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科研管理 > 正文

调整科研导向 注重集成创新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年。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整体创新能力较弱,年经济高速增长主要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全世界86%的研发投人、90%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而创新型国家的一个共同特征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左右,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可谓任重道远。

  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不仅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是原始性创新成果的重要源头和实现技术成果转移的生力军,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行动中,高校必将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强大力量,大有作为。

  近年来,教育部着重规划并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包括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的凝练和组织、科技创新环境的营造等。高校以推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有效结合为目标,以不同层次高校分工协作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传播和应用前后衔接、协同互动为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正在形成。据统计,高校从事研究开发人员2.09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94万人;拥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712人,占我国两院院士总数一半左右;截至2004年底,全国高校拥有专利2.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2万件。这些宝贵的科技人力资源,是高校为我国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提供的最大支持和保障,也是高校科技自主科技创新的最大优势

  但从高校科技工作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人们常说的论文多、成果少或科技成果转化不够,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以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少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高校科技自主创新工作,应着重做好两方面工作:即加强基础性原始创新与加强产学研结合开展科技创新。一方面、高校是国家基础性研究的主要力量,应力争在原始性创新研究方面做出成绩,在一些优势学科领域,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实现与世界水平同步发展,逐步实现超越,保持技术领先:另一方面,高校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工作,增强为社会服务意识,使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和市场紧密结合,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前提保障。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工作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高校应大力提倡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第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明确科研导向

  科研工作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科研要为人类服务,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服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科研导向是荣誉和地位的导向,主要是以论文的多少来衡量科研人员是否能够提职称、定岗位、长工资、继而荣升更高职位的一个标准。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应该以服务经济、服务社会为导向,特别是应用研究与开发,是否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是检验科研人员科学研究成果是否有价值的主要标志。科研获得成功就能得到大企业的支持,就能从中得到丰厚的回报。国家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有些教授的科研观念中,发表论文仍是他获取一切的重要手段,仍然停留在从国家要经费,自己写论文,交了总结报告就算项目课题结束了。科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评职称、分房子、套待遇、从政府拿钱,研究成果出来拿去发表,再去评职称,这样一个循环对国家是很不利的。一个大学的科研如何体现为经济建设服务,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关键在于自主创新,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或专利。除重大科学理论意义的课题应以国家投人为主外,要千方百计地调动教授或科研人员解决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或科学意义课题的积极性科研人员的科研观念转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提高了,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就会更加社会化、多元化,科研投人多了,自主创新也就有了保障。

  第二,转变科研思维与方式,鼓励自由探索墓础上的集成创新

  自主创新有三方面含义,一是原始性创新,在科学技术领域努力获得更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三是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新的学科理论或新的产业群。高校有很强的科研力量,还有大量的博士生参与研究,应该对国家有更大的贡献,但现在的状况是重复研究、跟踪研究多,高校内部的学科整合及资源、成果共享很难,小课题、小项目很多,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少,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或成果很少。

  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来讲,更重要的是集成创新。高校开展集成创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聚集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科学家、学科带头人:有一批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集了一批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学科面广,且相互交叉融合;国际学术交流频繁,掌握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多年的科技创新集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成果,如果加以很好地组织与引导,一定能在集成创新方面大有作为。高校要进一步转变科研思维与方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要鼓励一部分科研人员进行大胆的自由探索并给予科研人员一定的时间与自由度,同时要鼓励大量的科研人员进行集成或消化吸收再创新,自觉地将本校具有学科优势与特色的相关科技成果或技术,融合国际先进科学技术,进行大胆的集成与创新,并进行深人开发研究,争取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产业。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