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中“诚信”一词是指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言行与思想一致。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科学事业的基础。
科研诚信是指科研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要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还要恪守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 CAI)将学术诚信定义为即使在逆境中仍坚持诚实、信任、公正、尊重和责任这五项根本的价值观。
科学是以诚信为基础的事业,科学探索过程、科学知识的获取和学术交流都是以科研人员的诚信为基础的,学术不端行为对科学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
一般说来,科研诚信涉及四个不同层面的问题:第一,防治科研不端行为,同时重视和治理科研中的不当行为;第二,制订和落实科研活动的行为规范准则,以及与科研伦理学研究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指南;第三,规避和控制科研中由于商业化引起的利益冲突,同时注意来自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压力对科研的影响;第四,既强调与科研人员道德品质和伦理责任相关的个人自律,也关注科研机构的自律、制度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问题。
当科学活动由少数社会精英的兴趣爱好转变成千百万人谋生的职业时,知识生产与利益直接挂钩、科研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为诚信违规带来了经济上的诱惑。学术界等级制度也促使研究者夸大他们的研究成果,高等级的学术荣誉带来显赫的社会地位,导致科研人员的诚实遇到了巨大的挑战。长期实行的重数量而非质量的方法评价学术水平,诱使学术地位较低的科研人员用不遵科研伦理的行为攀爬学术阶梯。特别指出,各研究机构和大学对发表在SCI收录期刊的论文实行奖励制度,而且分期刊级别种类设立不同的奖励金额,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奖金更高,这种对发表论文过度奖励的制度也是产生学术不端的重要原因。
学术不端的屡屡发生说明仅仅靠科研人员的“自律”还不够,科学团体要制定科研活动的行为准则、规范、指导原则以及对违反学术规范者的学术处罚规则,监督科研人员的行为操守。政府管理部门不仅要制定相关政策有效地激励原创性的研究,追求卓越的科学研究成果,还要根据出现的学术不端和科研伦理问题及对社会的影响,制定和完善政策、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事崇高事业的科研人员同样需要“他律”来约束。(201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