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精彩年鉴 > 2014年 > 正文

2014年1月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2014-1-8

  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科技评价既是科技管理的工具,是对科技活动进行规划、决策、管理、监督的手段,也是学术共同体对科技发展内在的、基本的学术认识活动,是对科研产出和影响的价值判断。评价应以学术共同体为主,兼顾科技管理,坚持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原则。

  2014-1-13

  英国人Goodhart在1975年提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评价定律:一旦某种评价被选择用来作决策时,这种评价就开始失去其价值了。如果用论文数量来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贡献,科研人员为了取得优势地位将会发表很多毫无意义的论文,导致这种评价不仅不能评出真正的学术价值,反而会使许多杰出的科学成就被低估。

  2014-1-13

  科技评价主要应限于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学术评价和对科学家重大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的确认,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术交流、确认共识、探讨研究发展方向。当科技评价超出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学术评价机制,成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配置科技资源和实施管理的工具时,科研将偏离本来的目的,将异化成为了追逐利益。

  2014-1-14

  传统科技期刊基本上失去了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的功能,异化成了某些机构或一些人的牟利工具。某些期刊通过出卖版面来牟取暴利,一些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在期刊发表论文骗取学术荣誉、职称和地位。有的期刊为了提高影响因子或进入某个名单,完全不顾学术道德和规范,发表一些本来不符合期刊宗旨的论文。

  2014-1-14

  随着互联网发展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传统学术期刊也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特点,否则,同样会像纸质新闻媒体一样走向没落。传统期刊应尽快建立或合作建立网络发布论文的平台,让作者自助并自主发布论文,提高效率。通过技术手段减轻编辑部的工作,比如,用纠错软件解决校对问题,发现学术不规范问题等。

  2014-1-15

  科技论文的作者署名不仅是承认对研究成果有显著的智力或学术贡献,署名者还要对其研究成果的诚信和准确性负责。作者署名原则是:署名顺序必须是对研究贡献的真实反映;署名应公平且同一研究成果要与其他报告相同;对研究成果有贡献者之间充分协商一致;在协商署名时应尊重和理解他人,符合政策要求。

  2014-1-16

  对研究成果做出显著智力或学术贡献,并愿意对此贡献承担责任的研究人员才具有署名权。作者署名资格标准是:提出研究方案的构思和设计;对获取研究数据有显著的智力贡献或投入;分析和解读研究数据;起草论文或大幅度修改对结果的阐述。不得将有资格署名者排除在论文作者之外,除非其不愿意承担相应责任。

  2014-1-16

  论文作者署名要承担相应责任:在论文的起草、投稿和定稿过程中,作者应当及时回应有关研究成果的相互交流;在合著的论文中,应协商出论文的通讯作者,负责与期刊编辑的沟通并协调合著者;其他作者也要对他们的研究成果的诚信和准确性负责;作者都有责任确保所有对研究成果有贡献者都得到适当的承认。

  2014-1-17

  论文署名纠纷不同于一般民事纠纷案件,所以,当论文作者署名产生争议时,任何一方都不要试图聘请律师代理。解决署名纠纷最有效的办法是纠纷各方直接对话,阐明各自理由,互谅互让后达成一致。如果对话不能解决纠纷,可请资深学者(如院长或系主任)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可提请上一级学术委员会处理。

  2014-1-20

  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索的动力来自于内在动力和外在激励。内在动力是指揭示自然奥秘、探求事物规律的强烈欲望,外在激励是名誉、职称、物质待遇等。现在的科研管理是采用外在激励方式,是事后激励,用于鼓励他人。而内在动力才是对科研突破有根本性作用的,应增加自主探索经费的比例,减少外在激励的比例。

  2014-1-21

  现行的科研管理方式是从工业管理方式模仿出来的,目标、经费、进度计划定得非常死板,好像这样做科研人员就能按期研究出成果。科研活动与工业生产截然不同。科研管理要给科研人员足够的自由度,要宽容科研失败。不是每项科学研究都必然成功,试图按照计划方式获得科研结果,搞不好就导致学术不端。

  2014-1-22

  科学发展史表明,重大科学突破几乎都是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结果,而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科学突破往往离不开科学家的直觉与灵感,是否对当时的生产实际有用或无用没有直接关系。由于政府是科研资助的主要来源,政府干预是必要的。但动机和效果是两回事,过度干预会产生相反效果,尤其是在科研选题方面。

  1960年因免疫学成就而获得医学诺贝尔奖的彼得.梅达沃曾说过,他所做过的研究中,约80%都是无功的。著名科学家弗里曼.戴森说得好,科学技术正是通过试错法取得进步的。


上一篇:2014年3月

下一篇:2014年2月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