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去行政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大学去行政化的实质是什么?大学为什么要去行政化?怎样实现大学去行政化?
众所周知,任何社会组织都离不开行政管理,大学也不例外。大学去行政化的实质不是取消大学级别和层次,而应该是改变目前政府与学校之间以及学校内部的资源配置方式。高等教育要深化改革,当大学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不是政府拨款时,大学的官僚化会自然消亡。
大学的去行政化不能简单地与国外类比,中国的大学是靠政府资源和主导下逐步发展的,而国外的大学是在经费自筹和自主基础上不断发展的。中国大学行政化色彩越来越重的原因来源于政府对经费分配和人事任命的掌控,为了防止和减少大学的腐败现象发生,政府通过层层上收审批权限使监管越来越严。不能把政府加强监管等同于行政化。
说到底,大学去行政化并不是要去掉大学的行政管理,而是应该去掉学术权力按照行政权力来运行的管理模式,去掉给教学和科学机构及其人员确定相应行政级别,去掉本应由学术权力运作也套用行政权力的运作方式;去掉行政管理对教师授课、学生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非科学性制约。
其实,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是两种不同的结构模式。行政权力是金字塔结构,每上一个台阶都会增加权力范围;学术权力正相反,研究越深入细节,越有发言权。
大学去行政化之所以被广泛关注,原因是国家发展急需高端人才和创造性成果。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竞争,高校是培养高端人才的基石,而高校过度行政化必然会对人才培养产生制约。所以,如何解决高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博弈,就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校行政管理的内涵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当高校行政管理的内涵是服务于教学与科研,服务于广大师生的情况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才能得到科学发展。只有当教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被尊重,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被认可,学生的基本权力——学习权力才能被关注和得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提升,行政管理也真正发挥了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大学去行政化的根本就是要保证教师的教学、科研权力,从而最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教师而言,就是要通过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课程、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数量,不断培养高质量人才,使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说到底,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导师,学生才是国家的未来,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和学生成才才是大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大学的任何改革都不能忽略学生。不论是大学去行政化,还是大学章程、大学综合改革、人事改革、课程改革等都要围绕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来展开,围绕学生的中心地位来开展,让学校资源、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逐步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政府要逐步从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必须改变政府部门管控高校经费的管理方式。大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整个社会还是官本位的文化氛围,校长由哪一级部门任命,经费从何而来,就自然给了校长的行政级别,并不取决于任命文件上括弧中的级别。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校长对大学去行政化的诉求很多,事实上去行政化的主要障碍是校领导。现行的校长选拔方式与政府部门选拔行政部门负责人一样,选拔考核方式决定了校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大学的去行政化可以先从改变校长的选拔考核方式开始,成立由高等教育专家组成的大学校长推选委员会。
大学的去行政化关键不是取消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而是要改变目前大学内部按照政府机构设置与之对应的管理部门而成为政府的下级机构,要在大学内部按照教学和科研的本质规律设置相应的服务部门;大学的去行政化还体现在教师自身的观念上,教授不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去与处长局长工资待遇或社会地位挂钩。(201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