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教育讲堂 > 正文

大学教育对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作用有限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大学教育的功能不能无限扩大,大学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传播和发展文明。大学教育对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作用有限,成年人的道德不是靠说教就能提高的,而是靠习惯养成、实践感悟和法律约束,周围的表率作用很重要。道德培养主要靠家庭教育,公序良俗主要靠社会影响。习惯养成在幼儿和中小学阶段容易打基础,大学年龄段的叛逆思想会使道德教育适得其反。

  学校教育主要承担知识的传承与发展,在教室内讲授道德效率会很低,因为道德是环境体验习成的,要求教师和学校成为道德楷模难度大,效益差。学校启迪智慧可以,学校要慎谈启迪心灵。心灵与宗教信仰有关,在学校启迪心灵会引起宗教冲突,导致不同信仰人群的冲突,引发政治冲突。在学校启迪心灵会使教室成为传教的场所,学校将不再是学校。尽管所有的宗教都声称教人善良,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由宗教冲突所引起的,学校必须远离宗教。

  微信圈广为流传的教育“不是装满篮子,而是点亮心灵”观点似是而非。学校很难承担点亮学生心灵的责任,教师的心灵亮不亮没有标准,难以检验。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点亮心灵是宗教的追求,教师可能有不同的信仰,没有足够的知识,只能是被“迷惑的心灵”。

  学校教育更教不了学生的人生,人生更多地靠感悟和机遇,判断和选择。在变化如此迅速的年代,用教师前三十年的人生感悟,教学生后三十年的人生,显然是不靠谱。过来人都知道,你的人生是学校教出来的吗?

  学校教育要以传授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为主,家庭教育要培养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等,在良好品德基础上,积累大量知识后,经过社会大熔炉的泛在教育,才能体验和感悟人生。学校教育培养不出大师,社会诚信文明的提高要靠泛在教育。不能把家庭教育的不成功归罪于学校教育,也不能把泛在教育导致的问题归结于学校教育没办好。(2016-07-26)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