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评价观 > 正文

科技评价的演变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科技评价既是科技管理的工具,是对科技活动进行规划、决策、管理、监督的手段,也是学术共同体对科技发展内在的、基本的学术认识活动,是对科研产出和影响的价值判断。长期以来,我国科研评价体制和政策的制定始终没有脱离“计划经济”、“政府主导”的束缚,就“科研”评“科研”,评价指标单一,重数量轻质量,重论文轻应用,以评价基础研究的指标来评价所有类型的科研。SCI原本就是论文索引工具,硬生生让我们中国人搞成了评价指标,奖励的依据。

  公正地说,我国的科技评价差不多每十年都会上一个新台阶,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逐步演变: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谁的科研水平高,科研经费给谁,是行政部门官员说了算;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开始有了同行评审,是专家朋友相互评,你好我好他也好地走走形式;到了九十年代,当大家论文数量都不多的情况下,科技评价成了比论文数量多少,谁论文多好像谁就水平高;新世纪两千年左右,当大家都发表了很多论文时,不能再以论文数量比高低,大家开始比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中国人还发明了影响因子加总的评价方法;2010年前后,大家又开始比论文单篇他引次数,用他引次数高证明科研水平高;现在是计算机随机遴选专家评,不负责任的评审专家也还在用影响因子和他引次数做主要参考。无论规则定的如何公正,都难免受专家知识面的限制,主观判断的偏颇,人情世故的影响;科技评价应该上一个新台阶:靠客观数据积累,在合理分类评价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公开评价,让学界和产业界广泛参与。

  互联网的发展对学术和评价将产生深远影响。网络发表论文是传统期刊功能和命运的转折点,由此会带来科技评价的剧烈演变,利用互联网发展出新的学术评价机制将是大势所趋。科研评价的核心目的是提高科研的质量,要把鼓励原创性、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价值作为科研评价的首要原则。委托独立第三方开展科技评价的组织工作。

  科技评价要针对不同的科研活动和评价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避免过分强调短期量化考核指标的简单做法。要加强引导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要建立合作成果的公正评价机制,促进科学家之间研究工作的交流协作。要防止与评价结果相关的激励措施诱导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急功近利的行为。

  基础研究以同行评价为主,重点评价科研诚信与学风、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大力加强国际同行评价。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应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成果评价的机制,强调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技术转移推广、科学普及等科技产出在评价中的作用,由用户、市场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参与评价。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科技评价工作效率和开放程度。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公开数据,引入公开数据占一定比例的权重评价方法。开放学术界公开参与评价办法,实行网络投票等占比例评价。

  从2003年到目前,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期刊在建设互联网时代的科技评价上展开了十多年的探索,倡导网络时代的科技论文快速共享,并逐渐建立起互联网环境下的分类、开放的数据积累与评价体系。(2016-10-31)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