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圈广为流传的学校教育“不是装满篮子,而是点亮心灵”观点似是而非。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点亮心灵是宗教的追求,教师可能有不同的信仰,在课堂上传播宗教信仰会引起冲突,而且为法律所禁止,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只能是被“迷惑的心灵”。
请“教育专家”不要再误导社会对学校功能的认识,对考试的认识。任何社会机构和组织都应该遵循在法律框架下,以公平和诚信为基础的效率和效益优先原则。学校作为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社会机构,理应是效率和效益优先为原则。
学校课堂讲授的知识内容应该是前人对知识规律性的总结、推导归纳、系统分析、约定认知等,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高,效益好,才是学校的主要功能。学校讲授道德效率低,因为道德是环境体验习成的,要求教师和学校成为道德楷模难度大,效益差。
学校很难承担点亮学生心灵的责任,教师的心灵亮不亮没有标准,没有知识的心灵被点亮只能是“被误导的心灵”。学校更教不了学生的人生,人生更多地靠感悟和机遇,判断和选择。在变化如此迅速的年代,用教师前三十年的人生感悟,教学生后三十年的人生,显然是不靠谱。过来人都知道,你的人生是学校教出来的吗?
(2018-02-08)
上一篇:大学强则国家强 (二)
下一篇:大师不是靠学校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