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来了。高考在全国范围内给同龄人一次人生翻牌的机会,但我们面临问题是高考试卷不统一,各省录取比例不均等造成了抽好牌机会的不公平。教育公平的关键是靠制度保障公民受各类教育的机会公平,要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各省招生名额计划分配的制度,改为跟据全国大学年度招生规模,依据各省人口规模平均分配招生名额的办法。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公平和质量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考量标准,如果不及时改革招生制度,将会造成社会矛盾越来越深。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勤劳、社会各行业的支持,还需要大众媒体根据国情引导国民对受教育的合理预期,顶尖的学校就那么几所,不可能满足所有适龄学生都能上顶尖的学校。高考既要满足大学选拔人才的需求,更要通过高考引导高中以前的教育,整体上服务于提高国民素质。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教育部不断推出高考改革新政策,不少省市试点,效果褒贬不一。高考改革不能只改革考试,只考虑便于大学招生的公平选拔。我国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已经接近50%,高考改革要有利于高考前各年龄段学生的成才;高考改革要给学校、家长和学生一定范围的选择权,不能逼着学校招,也不要强迫学生上;改革后的新制度要保证选择权的机会公平。
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不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主要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城乡差别,东西差别,城市内不同区域差别等。优质是比较而言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优质标准,不同阶层的人对优质有不同的理解。今天的普通要求,可能就是昨天的优质标准,当人们普遍享受到的时候,就不会认为是优质资源。
高考改革如果把重点放在考试科目、各科分数权重和计分方式的改革上,难以改变应试教育和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全国高考时间统一,但各省试卷不完全统一,各省招生计划指标人数和录取分数线单独划定,录取比例不均等造成不同省份考生上大学的机会不公平。
受教育的机会公平、受教育的过程公平和考试评价结果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三大基本原则,其中,机会公平是起点,也最重要。高考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招生制度的改革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特点,是时候把各省计划分配招生名额调整为以人口规模为主要参数基准的平均分配招生名额的办法了。要积极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从根本上改变现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招生计划指标制度,设计出适应社会发展并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对培养人才需求的招生制度。真正的高考改革,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8-06-06)
下一篇:专利与知识产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