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专业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引言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国家制造创新网络”、日本提出“工业价值链”,智能制造成为各国竞争的新战场,我们国家在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业的顶层设计——“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力争迈入制造强国行列[1]。
为积极贯彻《中国制造2025》[1]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为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保证。工业工程专业作为重庆理工大学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力求培养既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又掌握现代管理方法,能熟练应用工业工程专门知识对生产与服务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控制、改善和创新的具有工程背景的管理型人才。要使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既具有技术知识和管理水平,又能为社会主义发展服务,就必须在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教育[3]。
《系统工程学》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大二下学期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处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位置。将学生思政教育融入到《系统工程学》,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良性引导,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团队合作精神、遵纪守法,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厚植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对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围绕工业工程专业《系统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展开探讨分析,在分析系统工程课程特色的基础上,研究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挖掘系统工程课程思政元素,探索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开展思路。
一、系统工程课程特色
《系统工程学》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在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该课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于一体,要求学生掌握系统分析原理、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评价与决策等基础知识,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用系统的观点去看待与分析问题,用系统工程方法去处理问题,培育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服务于培育具备工业工程知识、系统思维与较高人文素养的应用研究型人才需求。该课程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相关知识被应用于国家多项复杂工程建设以及问题解决,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课程内容蕴含着许多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为开展工业工程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极好的课程条件。
二、系统工程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系统工程学》教学应集知识、能力、思政“三位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从解决国家重大工程、国家军事安全、国家社会难题等多个角度讲解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以及主要内容。因此,为了将德育浸润在课程知识中,自然地传递给学生,本文对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预计教学成效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总结,部分思政元素如下:
1.结合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等课程内容,介绍西周时代的“五行说”、公园前6世纪的《孙子兵法》、秦汉之际的《易经》、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工程”等中国民族系统思想智慧的结晶,讲述钱学森突破封锁回到中国投入导弹研发的坚定和艰苦历程,激发学生的自豪感、爱国情怀与民族奋斗精神,使其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结合港珠澳大桥、三峡工程、神州火箭发射等重大工程,介绍霍尔三维结构、系统分析等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知识及应用,让同学们认识到科技兴国的重要性,激励大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造福社会,并通过大国重器工作者的奋斗史展现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融合,为推进祖国发展而奋斗。
3.结合新冠肺炎肆虐中国期间,科学家针对新冠传播速度仿真模拟等实例,介绍系统仿真相关概念、知识点及应用,同时引导大家认识我国对全球防疫作出的贡献,正确认识个体行为与国家策略的关系,树立大局意识和核心意识,坚决拥护国家政策及策略的实施落地。
4.通过美丽心灵等电影介绍博弈论方法,通过古巴导弹危机等军事实例让大家学习风险型决策、博弈论、冲突分析等系统决策分析理论、方法,认识到国际军事局势的紧张性,深刻领悟科技强国的必要性,激发大家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决心。
三、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开展思路
《系统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课程思政团队组建、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效果评价及迭代完善等过程,具体情况如下:
1.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组建
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系统工程授课教师以及企业专家组建灵活高效的系统工程课程思政小组,通过定期教学研讨的形式,提高专业教师的课堂思政教学能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方式和语境的创新,及时更新系统工程课程思政知识结构。借助线上教学平台,以讲座、论坛、沙龙等不同形式邀请企业专家分享制造业未来发展和需求,解读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等若干热点难点问题,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2.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结合学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训目标,设计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挖掘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元素,从理论到实际应用,构建融入思政元素的系统科学基础、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过程和系统管理的知识体系,牢固树立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系统思维理念,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系统科学理论、方法和工具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厚植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团队意识。
3.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
理论结合实际是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的一大基本原则,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应充分运用雨课堂、学堂在线、MOOC平台等在线学习平台以及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工具,通过课堂讲授、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小组研讨等具体组织方式,将课堂思政活动深度融入系统工程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港珠澳大桥、祝融号火星登陆、新冠传播仿真、古巴导弹冲突等实际系统工程案例讲好课程理论,强化学生使命担当。
4.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建立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从学生、教师两个角度科学设定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注重多维度、过程性的评价指标,结合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开展教学评价,科学合成评价结论,充分发挥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政效果的量化评估作用和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建设的促进作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反思,完善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结语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高校培养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实现“制造强国”储备力量。为了培养既具有技术知识和管理水平,又能为社会主义发展服务的新型工业工程人才,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系统工程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探究,分析了系统工程课程特色,梳理了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及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探寻了课程思政教学开展思路,可为理工类专业课思政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73111)。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9/content_9784. htm, 2015-5-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三部门关于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4/content_5170697.htm,2017-02-14.
[3]孙丽.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研究[J].科技资讯,2019,017(025):149-150.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