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管理问题及优化探讨



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的电子政务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以及带来全新的机会,因而如何将该机会有效把握,并使其成为电子政务管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达到提升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大数据在电子政务应用中的问题
电子政务从无到有,一直不断发展到今天,相关流程已经逐渐完善,大数据的引进使电子政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1-2]。
1.电子政务机制不健全
电子政务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应用,发展时间长,但由于缺乏相关法规制度对其进行监管和界定,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配置和运行模式不明确。且无健全、完善的电子政务机制,会影响相关责任制度、奖惩制度的有效落实,致各政务管理问题无明确的责任负责人,致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能为电子政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考核,或是会对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性造成严重影响[3-4]。同时无健全完善的电子政务机制,会影响电子政务管理人员的职业规划,致其无清晰明确的晋升渠道,会加重电子政务管理部门的人才流失现象,致电子政务管理部门无充足的人才储备,会对政府的电子政务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造成直接影响。
2.职能交叉、界限不明显
引用大数据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决电子政务中出现的职能交叉问题,虽然大数据革新了传统电子政务中存在的框架结构问题,使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方式得到了改变,但就政府职能上来说,未能改变政府部门权力分配不透明、职能交叉,部门多头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政府内部缺乏对电子政务的管理。也导致了电子政务网站栏目繁杂甚至缺乏,加剧人民群众办事的难度。同时职能交叉会严重影响电子政务管理部门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会增加部分工作任务重复完成、人民群众办事所需时间过长、流程过于繁琐等问题的发生率,会对其整体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造成严重影响[5-6]。
3.地区间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不平衡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因为各地区经济水平各不相同,电子政务建设所用的资金也不同。大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分析系统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就导致了很多地区的电子政务无法充分利用大数据,导致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7]。且受政府所在区域影响,还会存在专业人才不均衡等问题,即部分落后贫穷地区,严重缺乏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大数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会对各地区政府,基于大数据下电子政务平台的建立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致贫穷落后区域的政府,无法有效建立电子政务管理平台的大数据库[8]。
4.缺乏相关评分机制对电子政务进行绩效评估,未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电子政务应用大数据主要是在技术层面,很少与政府本身结合,往往只注重在网站的前期建设上应用大数据,而忽略了后期对大数据库的维护,也缺乏应用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共享的作用。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电子政务方面的评估机制。也就导致了无法将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站建设同相关人员的薪酬联系起来,无法实施相应的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制度。同时大数据库内数据、信息的无效整合与分享,会对大数据的应用、发展造成直接影响。由于大数据的主要优势就是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因此相关数据、信息的集合、分享尤为重要[9-10]。若建设好大数据库后,未对大数据库进行有效维护与应用,则大数据库的建设无意义。
5.缺乏相关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的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是由两个方面进行的,其一是行政管理方面,注重对人才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方向的培养,注重对人才进行电脑技术方面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一的人才,已经渐渐跟不上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随着电子政务平台大数据库的建立,相关电子政务项目、内容的增多,电子政务管理部门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根据上述可知,电子政务机制的不健全,晋升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电子政务管理部门人才流失严重。且无相关制度条例,未对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这同样会致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停滞不前,会对电子政务管理工作造成直接影响,致电子政务管理部门严重缺乏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6.共享信息泄露风险
大数据的建立是在信息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的,其中不仅有公共信息的共享还有私人信息的共享。电子政务应用的大数据本质是将巨量的公众信息进行整合后共享,数据收集过程中,容易发生信息的泄露,给人民群众带去威胁产生恐慌。同时此问题也同人才缺失,大数据库建立后未进行有效维护、改善密切相关,建立数据库后,需聘请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对数据库进行后期的维护、改善,减少相关政务数据被盗取等问题的发生概率,同时数据库内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也利于政务信息共享,对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
二、解决电子政务应用大数据可能出现的问题
1.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体制,设立相关标准
对大数据应用中的数据收集、整理进行相关规定,对群众的使用、政府的发布、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需要应用到大数据的场景中制定相关明文规定。加强对实体公共资源以及大数据下的人民的个人信息的保护。
2.完善电子政务中职能划分
设立单独的管理部门,完善对电子政务和各层电子政务的职责权限和管理体系的划分,从智能的角度避免出现多头指挥,明确相关的权利负责人,对各层部门负责的各部门电子政务进行政务划分,避免出现职责交叉,多头管理。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度、晋升制度、奖惩制度,在各岗位人员入职时,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其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为其进行简单的职业规划,帮助电子政务管理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明确职业目标,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且适宜的奖惩制度,利于人才储备,能帮助电子政务管理部门保持稳定的发展状态。
3.利用大数据解决各地区电子政务建设不平衡的问题
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程度不一。应用大数据的统筹作用,将公众办理业务需要的相关流程进行比对结合,将属于统一流程的部门进行整合,从“为人民服务”为中心进行转变,实现单一窗口得多办事,减少办事流程,增加工作效率。且省政府也需重视当地各市、县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帮扶力度,适当增加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相关经费,促进各地区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有效建立平台专属的大数据库,使各市、县政府机构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政务服务[11]。
4.经大数据奖励全面的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从国外借鉴的经验来看,要想完善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既要在外部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在内部建立以电子政务的建立作为考评依据设置标准。定期对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主要包括荣誉、物质方面的奖励,通过给予评优、奖金等奖励,进一步促进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服务水平。同时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及良好的奖惩制度,能帮助电子政务管理部门留住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5.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单一的人才渐渐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需要抛弃以前的人才培养思路,转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政府需加大对此类人才的招聘力度,引入更优质的复合型人才,确保各岗位工作人员能有效胜任加入大数据库后的电子政务管理工作,确保各电子政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运作。加强培训工作,定期对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行政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大数据库等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相关技能的实操施教,使各岗位工作人员能高效运用电子政务管理平台,确保各政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管理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6.强化信息安全建设,注重保护信息的保护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的安全一直是阻碍电子政务发展的一大难题,电子政务不仅仅涉及到公众个人的隐私安全,还涉及到国家层面的信息泄露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政务工作效率和公众信任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数据的使用之前,需要进行筛选和进行程序上的分流,保障数据使用的安全。同时采取安全防护技术,升级防护系统等。根据上述可知,大数据库的有效维护同人才储备密切相关,因此政务还需加强对信息安全管理专业高综合素质人才的引入,确保各信息、数据能得到有效保护。
结束语
大数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成为了云计算、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新技术革命,大数据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7]。中国自2011年以来,连续发布了许多大数据相关的报告,其中包含了《大数据时代即将到来》、《大数据时代三大发展趋势和投资方向》、《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在内的大数据报告,同时成立了‘大数据委员会’,并组织起草了《中国大数据技术与产业发展白皮书》,标志着大数据在中国的飞速发展阶段的开始[8]。‘大数据’不单单指大数据技术,它还包括顶层设计、三大维度等不同的研究方向。在如今这个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子政务经‘大数据’的应用[9],不仅从技术方面改进了电子政务原有的框架结构,提高了电子政务的工作效率。电子政务是一种具有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务运作模式,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10],优化了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还对电子政务的业务、管理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大数据的应用带来不完全是好处,也为电子政务带来了巨大挑战。大数据的整合过程中,数据收集和整理时间长,增加是数据泄露的风险,且政务系统的大数据不仅包含公共的私人信息,还有部分国家下达指示,一旦泄露会影响到国家安全防护、政府工作效能和公众的信任及其自身利益。大数据的出现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业务的工作效率、精简了业务的办理流程,对常规业务结构进行了改善,促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同时也对电子业务的服务模式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同时拓宽了电子政务的管理范围,如:医疗卫生、智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1]。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的电子政务将与大数据一起发展,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政务服务。大数据的未来即是人类群体发展的未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芳.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管理的新发展[J].中外交流,2019,026(013):8.
[2]张海亮.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06):50-50.
[3]林亦殷.论述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的建设[J].数字通信世界,2019,000(006):131-131.
[4]任晓德.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政务的建设思路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33(03):98-101.
[5]桂润楠,甘蕾.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高专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神州(上旬刊),2019,000(011):109.
[6]刘嬴.新技术背景下电子政务的发展策略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20,319(07):92+95.
[7]浅析新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子政务的智能化发展[J].中国新通信,2020,22(01):60-60.
[8]沈费伟,诸靖文.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政府治理:优势价值,治理限度与优化路径[J].电子政务,2019,202(10):51-60.
[9]高铭泽.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网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3):58-58.
[10]高铭泽.基于大数据的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刍议[J].青年与社会,2019(7):181-181.
[11]徐恩峰.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分析[J].产业科技创新,2019,1(19):45-46.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