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运用



引言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种媒体,不仅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合并得到表现。笔者现谈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探索和实践。
一、利用互联网发布课前自主学习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进步,手机的日益普及,各种教育学习类app也应运而生。教师可以利用此类app为学生发布课前自主学习资源,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能够对教材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且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进行自我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听讲的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上课质量和效率。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锻炼能力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科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逐步从被动接受知识,走向主动探索知识。找出适合学生个人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资源的严格把控,使学生能够之间面对最为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学习的质量。根据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上进行成果展示,学生之间的分享更容易活跃课堂中的氛围。也让学生之间交流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的方法,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从而摸索出适合自身的高效的课前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比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数学西师版“圆的认识、周长和面积时”,我在学习软件中为学生发布了课前自主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包括:知识点的梳理、公式的推导演算过程以及简单的应用,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学生自己在课下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给学生提出要求,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在书中做好记录,自己能够思考解决的问题要善于开发自己的大脑,自行解决。在授课过程中,先由学生上台来分享自己的课前自主学习成果,通过学生的分享,既能检验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也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中进行修正。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上台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借助媒体,创新潜能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媒体技术(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媒体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感官功能来激活课堂气氛。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好奇爱动的小学生,面对如此生动的信息形式,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理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在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这一概念时(图1:“认识周长”PPT),为了让学生明白周长的含义,先在屏幕上显示一图形,然后让一只小蚂蚁沿着边线爬行一周,爬行过的路线颜色变成红色,老师讲解蚂蚁所爬过的路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学生一看就会明白周长的含义。其实,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是学习知识的源泉与动力。多媒体演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联想思维,提高了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创新意识。
三、感知过程,引导探索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利用多媒体模拟自然、社会的规律和现象进行教学,特别适用于常规教学方法难于实现或控制的微观过程、环境复杂的动态过程、抽象概念或过程的视觉化等。尤其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信息技术的优点就更加突出。数学概念的特点是抽象而严谨,然而由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技术局限,仅凭口授和白纸黑字的练习,教师很难将抽象的概念讲清楚,有了多媒体,就可以用动态的演示,将每一过程直观地表现得一清二楚,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又如在教小学数学“角”的认识这一概念时(图2:角的认识PPT),在屏幕上显示一点,让学生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化成一个“角”,此时要让学生明白角的标注方法,尤其要教学生直角如何标注;旋转角度的不同,所形成不同的类型的角:锐角、钝角、直角;为了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线的长度没有关系,让两个一样大的角,但线不一样长,让两个角重叠,观察比较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与角相关的知识点,教学的时间也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节省了许多,真正地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
结束语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机械地记住“属于别人的东西”,也就更谈不上理解、创新和发展了,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其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梅梅.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点[J].学园,2013,000(016):141-141.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