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引言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在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所占分值比例较大,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过关率,也影响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学服务的工作质量。传统药理学教学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为了体现知识传授的系统性,课堂上尽可能多的为学生讲授教学内容,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学氛围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学生听的云山雾罩、糊里糊涂,对于平时学习用功的学生生怕错过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整节课都在记笔记、划重点,没有时间内化吸收所学教学内容,对于平时学习不努力的学生则成为“低头族”,玩手机、开小差已然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这也直接造成药理学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与当下社会需求的高质素、强能力药学服务人才相矛盾。“雨课堂”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现已在高等教育中广泛应用,实证研究表明教学效果显著,但在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我校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为例,着重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资料
选取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2019级两个教学班的19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教学班的98名学生设为对照组,药理学教学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另一个教学班的98名学生设为试验组,药理学教学采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均为高考统招生,由笔者亲自进行药理学理论课教学,其生源地结构、性别比例、年级、专业、入学成绩、所用教材、课时数、教学进度安排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学生进行药理学教学效果对照研究具有可行性。
2.教学方法
(1)对照组:药理学教学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前1周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下次课药理学教学内容以PPT课件、微视频、前侧试题等形式通过班级QQ群或微信群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对不懂的内容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探讨。课上教师进行填鸭式讲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后通过班级QQ群或微信群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和后侧试题,要求学生按时提交,并与学生在线沟通和答疑。
(2)试验组:药理学教学采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1周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下次课药理学教学内容以PPT课件、微视频、前侧试题等形式通过“雨课堂”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同时让学生知晓“雨课堂”教学考核标准和教学方法以及本次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使学生预习更有针对性。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当遇到难以理解或不明白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点击“不懂”按钮予以反馈。教师通过查看雨课堂平台,可以直观了解学生预习人数、预习时长,对未进行预习或预习时间较短的学生通过班级QQ群或微信群进行提醒,以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同时根据学生预习反馈对下次课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课上首先让学生扫码进入课堂,然后以课前教学反馈为导向,在讲授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开启雨课堂“弹幕”功能,鼓励学生主动交流、积极发言,通过查看学生发言,针对难点问题或存在争议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发布随堂测试,要求学生限时作答,对学生而言有助于课堂上对知识点内化吸收,对教师而言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便合理推进教学进度,从而让教与学更加协调。课后教师通过“雨课堂”推送课后作业及后测试题,学生在线作答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完成作业和进行自我测试明白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进而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教师通过查看学生课后作业及后测试题作答情况,全面了解学生课后学习情况,并借助班级QQ群或微信群与学生在线沟通、答疑解惑、进行个性化指导。其中课后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将药物的作用机制、代谢过程、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最新研究进展等进行归纳总结后以思维导图呈现,以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另外教师通过登录“雨课堂”后台数据库,一方面可以根据未到课学生统计名单,追踪未到课学生的原因,另一方面根据学生课堂参与频率统计数据,分析学生对“雨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以便调整后续教学策略。
3.评价指标
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期末考试平均成绩、高分成绩占比、教学满意度等,其中高分成绩为≥85分,教学满意度评价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测评表,内容包括授课模式接受程度、考核方式接受程度、知识目标达成程度、能力目标达成程度、素质目标达成程度等5个一级指标和由一级指标细分出来的10个二级指标。对照组通过班级QQ群或微信群进行在线测评,试验组通过“雨课堂”平台进行在线测评。
4.统计学处理
期末考试平均成绩、高分成绩占比、教学满意度比较等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结果两班学生均全部参加期末考试,其中试验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92.06±5.32)分,高分成绩82人,占比83.67%,不及格0人;对照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81.34±5.26)分,高分成绩50人,占比51.02%,不及格3人,占比(3.06%)。对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96份,收回196份,收回率100%,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100%,其中试验组满意教学89人,教学满意度90.82%;对照组满意教学70人,教学满意度71.43%。对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高分成绩占比、教学满意度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较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优势明显。两组学生教学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教学效果比较
组 别 | 学生数 | 期末考试平均成绩 | 高分成绩占比 | 不及格占比 | 教学满意度 |
试验组 | 98人 | (92.06±5.32)分 | 83.67%(82人) | 0%(0人) | 90.82%(89人) |
对照组 | 98人 | (81.34±5.26)分 | 51.02%(50人) | 3.06%(3人) | 71.43%(70人) |
注:与对照组相比,以上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受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新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影响,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在教学中采取的授课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对分课堂、MOOC等被广泛用于课程教学。但这些以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线上课程本身也存在诸多不足,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差异性,制作的线上课程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表现为部分课程资源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或者与教材内容缺乏匹配性等,加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缺乏教师指导和启发,很难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也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单纯的线上课程教学仍然无法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线上课程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各自优势,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6年,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思想引领下,共同推出“雨课堂”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通过与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主要是研究各类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药理作用机制复杂,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联系紧密。由于药学专业对相关的医学基础课开设较少,学生在学习药理学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传统填鸭式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但课堂教学犹如一潭死水,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机会,课堂参与度不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夯实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药理学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成为药理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新教改要求高校教师应加强学生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选择多元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为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两大主体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化支持,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通过师生智能终端的连接,实现了课前推送,课上随机点名、多屏互动、随堂测试、弹幕答疑,课后大数据分析等多项功能,使得课前、课上、课后整个教学过程得以有效衔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闭环,为学生预习、学习、复习每一个环节都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为教师跟踪监控学生学习过程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信息,有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教学策略调整。
结束语
本研究中,试验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92.06±5.32)分,高分成绩占比83.67%,教学满意度90.82%,对照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81.34±5.26)分,高分成绩占比51.02%,教学满意度71.43%。试验组以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董晓霞、刘玲等学者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说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较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董晓霞,韩宁,潘龙瑞,龚应霞.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药理学案例讨论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1, 37 (7):1225-1227.
[2]刘玲,王淑英,李甜.BOPPPS结合雨课堂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8)597-600.
[3]张晓云.基于雨课堂教学平台的高校智慧教学活动组织之探究[J].高教论坛,2018(10):48-51.
[4]孙菲菲,陈昳馨,张昕彤,等.雨课堂及腾讯会议在新冠肺炎疫情期的超声教学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4):297-299.
[5]赖志欣.基于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8.
[6]郑书国,汪五三,王娟,张俊秀.基于雨课堂的药学类专业药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2):54-55.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