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在中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运用
引言
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容易忽视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性的培养和学生自我能动性、主观性的提高,使学生的个性特点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显得枯燥无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能会对于学习感到恐慌,进而影响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1]。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课程主要介绍汽车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分类、工作原理、结构、维修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中职院校来说,学生本身基础知识薄弱,更多的是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正确使用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发动机的拆装和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等。传统教学中容易出现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即先理论教学再实践教学,等学生到车间实习的时候,理论知识基本上就忘光了。因此,若是坚持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技术教育发展目标。
一、课程建设的意义
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理实结合的一体化课程建设尤其至关重要。首先,这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加强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体现了学校科研教育工作的重心、难点,积极应对当下时代变迁所带来的挑战。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却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教学的不足,保证了老师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来完成后期的教育科研和实践。其次,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构建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正确理解这些概念和框架,构建一套完善的思维结构体系,作为汽车技术类专业之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际操作性和应用性都比较高,如果直接以简单的理论知识灌输方式来作为教学的主题,将会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开展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已经掌握了知识点的印象,实现了学生在课程中自主操作和教师讲解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交流,老师们也可以充分地结合学生实际动手的情况针对性地进行现场培训训练和指导,纠正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向,使学生们能够在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能够真正认识和感受到该专业课程学习的精髓。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基本认识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理论教学的局限,教学环节也相对比较集中,旨在促进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的交互式地进行,融合成一体。充分发挥老师的教育主导地位,通过制定教学任务和教育教学目标,让老师和学生之间边教、边学、边做,全程地构建素质及其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性框架,丰富了课堂教学及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提升了教学质量。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是交替的进行,直观与抽象是交错地出现。一方面可以增强理论课程教师的综合实践技术能力和理论基础水平,培养一支先进的、综合性较强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教师把所有的理论知识都融入到了实践性的教学中,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干、学中教,在课堂上的实践中理解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自己的技能,从而凸显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己的专业技巧培养,打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大大地增强学生对课堂进行学习的热忱,充分地调动和启发学生对课堂进行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们边学习、训练、边积极地进行总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2]。
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设计
完成了这门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需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技术能力目标:具备汽车发动机的检测、保养的技术水平。二是知识目标:熟悉对于汽车发动机两大部件、五大系统的组织构造和其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三是素质目标:具备创新意识、专业精神、责任意识、团结合作意识,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围绕以上三个课题的要求,本次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以典型的发动机故障为教学载体、以解决故障问题为任务驱动、以能力培训为目标、以学生成长为主体、以综合素质为基础,采用了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学、做”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即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原理、调整、一般检修基础知识等综合起来,理论上紧密地联系到社会实际,使得学生们都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和其整体性能、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对主要零配件的总体性能、原理、调整和检修的方法等,具备初步的分析、判断和排除普遍性的常见故障的承受能力。
四、《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老师们在开展教学工作进行实践前必须做到充分考虑这些受到影响的因素。首先,不断地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就需要从总体上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构建一个双师型的教师团队。
其次,学校必须做到结合当前信息时代的实质性条件不断地深化课程教学制度的改革,将前期的研究与讨论,后期的学习以及参观相互联系,构建积极活跃生动的课程教学框架和体系,丰富现有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实践方法,从整体上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最后,学校还需要理实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其中的教材是整个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和依据,老师在进行教材的选择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工作,丰富了现有的教学素材,将案例分析,视频探索研究以及与课件的制作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实验性设施的框架和体系,满足整个教育实践性活动的具体实质性需求,编写出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高水平教材。
1.促进了教学与教科研的有机结合
教学和科研工作从来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学校的一线老师教学任务都非常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积极地进行教科研研究,《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方案改革,将教学和教科研研究有机地融入在一起。
2.使学生更好更快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体系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性比较强,如果完全依照传统模式教学,那么教学效果必然很不理想,所以我们就需要尽量通过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尽快、牢固的理解并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结构体系。既有教师亲自进行演练,对学生作出示范操作,又能有效地让学生进行现场学习,再加上随时都能对学生进行现场矫正、指导,这种课堂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迅速地熟悉和掌握自己的技术基本要领[3]。
五、《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建设
1.深化教学改革
(1)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了《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标准。在传统理论课堂的教学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发动机的拆、装、检测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对发动机的直观印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将知识的灌输、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教育等有效地整合起来。
(2)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对其教学模式与评估方式作出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教育理念。学中干,干中学,通过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等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力,促进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激发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增加其学习的效益[4]。
(3)优化课程评价方式
过程性的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状况、测验、期末试卷等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
实操性评价:通过学生对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掌握情况,展示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职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2.不断完善教学条件
(1)实习实训环境建设
在目前基础上,增加与完善汽车发动机实训室的技术装备。按照实训任务的需要,将发动机实习实训环境划分相应的区域,更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发动机,学生通过实习即可顺利地完成各项基础、专项及综合技术能力的培养等工作,实现对职业技术能力的一次递进式提高。
(2)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借助日益成熟和完善的网络教育条件,进行重点章节网络视频教学和网上问答,也可将发动机的课件直接上传于互联网教学平台,满足了大多数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学习需求,以便给学生提供学习参考,也可将测试题库直接上传,作为学生的练习与复习。
结束语
课程建设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课程建设以教材建设和课程内容为核心,以实习实训及互联网资源的建设等作为技术依托,以改善教学效果和提升人才素质为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多层次地开展了建设活动,构筑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学生技能一流”的专业化课程教学框架,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RSHZ-2020-02109,课题名称:技工院校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海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000(011):96.
[2]孙元明.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00(001):89.
[3]王松,丁红玮.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v.5(17):251-253.
[4]齐浩.基于理实一体化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J].内燃机与配件,2019,000(017):252-253.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