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教育技术工作要点
2024年,全省教育技术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进教育数字化”为主线,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围绕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以教育信息化驱动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数字教育创新浙江篇章,以教育数字化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治理,为我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示范省新局面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打造数字教育新高地
1.强化政治建设。坚持党对教育技术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认真落实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决策部署,以教育数字化助力“三支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应用为王,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用“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技术看技术”的思维,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用心用情助力推进“学有优教”,以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现代化。
2.加强教育技术系统能力建设。高质量落实《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计划》《浙江省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文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系统思维、整体观念,对照“讲政治、懂教育、善技术、会管理”的要求,做有理想、有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制发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全省教育技术工作的指导意见,健全高校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工作交流机制、中小学校首席信息官制度。召开全省教育技术工作会议、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暑期读书会,举办教育技术骨干人员高级研修班。深化山区26县和海岛县新型教育技术共同体建设。开展2024年数字教育发展状况调研,发布区域、高校数字教育发展报告。
3.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围绕“技术支持教育共富”等主题打造系统党建品牌。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新时代勤廉浙江”要求,树牢底线思维和法治思维,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技术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指导意见》和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管理制度,坚守“亲”“清”原则与企业开展合作,防范廉政风险。持续正风肃纪,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助力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二、深化“学在浙江”建设,推动教育整体智治
4.加快平台贯通推广。优化“学在浙江”全民数字学习平台,接入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等10项应用服务,提升服务应用品质,新增接入不少于20个地方频道、10个高校站点。建立平台推广应用机制、评价机制和通报机制,大力提升“学在浙江”影响力、满意率和品牌度。
5.建好教育数据中心。完善数字基座,升级“教育魔方”技术中枢体系2.0,完善教育数据共享交换工具,新增20项下行数据,优化可信数字身份认证体系,集成不少于5个省级应用,增强“浙学码”支撑能力。加强数据治理,发布教育数据治理工作指南,建立健全数据质量改善机制,优化教育大数据仓,建设浙江省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积极争取国家级教育数据回流。深化数据应用,大力推进教育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与推广,建设通用数据分析算法与模型库,建设不少于3个教育数据应用场景,形成系列高质量的教育数据分析报告,并积极探索教育数据研究、应用、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6.建好数字资源中心。组织开发3000个中小学学科课程资源,更新1000个作业指导微课。推进社会优质课程资源进校园,引入100门拓展性课程。新增1000个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课程资源。鼓励各地开展特色课程资源建设,培育20个区域或校本数字课程资源品牌。以之江汇为省级枢纽,集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国家、省、市、县(市、区)、校优质教育资源贯通共享应用。
7.深化之江汇互联网学校应用。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300名讲师团队伍,开展1000场进校园服务。常态化、体系化开展在线教学服务,重点推出100场“Z直播”精品公开课、100门名师金课和1000门网络同步课程,培育一批在线学习典型案例。深化个性化学习一站式服务,按照更智能、更个性、更自主、更便捷、更优享的要求迭代网络学习空间2.0,培育100个学生网络社团项目,培育1000个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典型案例。深化艺术互联网学校建设与应用,实现未配备艺术专业教师的中小学班级与专业艺术教师全结对,举办线上艺术节。完善按用付费机制,鼓励教师通过线上为师生提供公益服务,创新运行机制,大力推进积分兑换、微认证、游戏化激励等机制,组建100个学科基地校联盟,为每一个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数字微校,培育之江汇应用典型。
8.深化核心应用场景建设。支撑教育民生实事,助力青少年脊柱健康筛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正脊筛查全覆盖。推进“浙里装备”“浙里阅读”“浙里研学”应用建设,迭代政务服务、心理健康、学生资助、中考招生、校园安全等应用。深化“浙里问学”应用,构建全省在线答疑服务体系,开展常态化“人工智能+志愿者”答疑服务。深化教育共同体和名师共同体建设,开展“一区一课一教研”公开课展示活动,推出200场名师直播活动,推进名师组团结对帮扶。
三、加快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9.推进云网端建设。依托政务一朵云,一体化推进浙江教育公共服务行业云建设,鼓励有基础的高校探索超算(智算)中心建设。推进IPv6规模部署,建强、用好浙江省教育专网能力,提升薄弱学校网络基础设施质量,实现全省60%及以上的教育计算机网、高等学校校园网以及95%教育网站支持IPv6,积极培育IPv6创新应用案例。支撑全省教育系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学习金华做法,推动信创终端替换,开展应用信创适配,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高校联合举办信创技能大赛。
10.深化智慧校园建设。全省90%高校和中小学校建成智慧校园,培育200个中小学智慧校园优秀案例。改造提升中小学普通教室和功能教室,重点关注推进乡村学校教室改造,指导各地建成1500个新型教学空间,遴选100个新型教学空间典型案例。大力推进教育装备规范化、数字化管理。制定智慧教室、数字实验室、午休装备、数据治理等10项技术规范、需求指南,编制教育系统采购典型案例集。
11.深化书香校园建设。实施中小学书香校园专项经费转移支付。开展全省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制定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指南,遴选建设190所书香校园。组织开展师生阅读推广活动,深化中小学阅读共同体建设和评估;支持办好“爱阅读,向未来——浙江省中小学读书节活动”,组织开展100场阅读活动,学习普陀区“馆校融合、智在阅读”模式,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四、推进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提升师生数字素养
12.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以争创浙江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为抓手,推进全省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加强教师培训,组织开发数字素养培训课程,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及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相关培训。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中小学教师实验技能展演和实验说课、自制教具展演、读书征文、阅读教学微课征集、科普阅读推广、校园影视展示等活动。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组织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举办全省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开展研究成果推广。承办第二十五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举办全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新技术应用创新课堂展演活动。深化信息科技学科学习平台应用,促进学科学习工具与课堂教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
13.深化试点示范。深化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办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浙江分平台。加强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教学信息化实验区等试点项目指导与交流,积极争取教育数字化领域国家级试点项目。认定100所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校,推进实验教学改革试点,开展231个省数字教育试点项目验收,培育一批典型案例。推进浙江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深入建设省职教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鼓励“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探索各地各校教育数字化应用创新项目成果全省共享试验。
14.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进科学家进校园,邀请100位科学名家名师面向全省开展线上直播课,深化“少年科学院”等社团空间建设,培养一批“小小科学家”。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组织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调研和交流,发布调研报告,深化全国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试点,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手段赋能实验教学,开展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和学生创意实验征集活动,助推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新能力。鼓励探索中小学科学实验仪器新型配置方式,按要求配齐、配足、配好中小学校的科学及相关学科教育装备。
15.探索新技术新装备应用。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研究,推进人形机器人应用,形成一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培育推广典型应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有序推进移动学习终端在中学的适切应用,培育推广一批典型案例。实施“午休躺睡”工程,全省中小学校配备30万套午休装备。注重培育师生新技术活用能力,高度重视技术应用伦理。
五、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激发教育技术发展活力
16.完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加快之江教育信息化研究院建设,深化落实与云和县政府、德清县政府及运营商教育信息化战略合作。建设省教育音视频制作基地、省教育数字化交流展示中心等,汇聚教育部、地方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资源,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有影响力的数字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并积极争取试点项目。推进省科技厅“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智慧教育与终身学习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智慧教育关键技术》的研究。充分发挥浙江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浙江省教育学会教育技术分会、浙江省教育学会实践教育分会等作用。
17.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化数字家长学校应用,建成100个家长音频学习课程,推进全省70%中小学校常态化应用数字家长学校。深化校外实践教育,制定《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遴选10门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教育精品课程,培育10个中小学生科创教育实践场所,大力提高实践基地教研质量,引导社会及广大家长开展亲子科学实践活动。
18.加强教育技术交流合作。争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办好之江汇数字教育创新大会、教育装备创新大会。深入推进长三角交流合作,落实《长三角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共识》,举办第六届长三角中学生数据应用创新研究活动,加强长三角研学实践教育交流。高质量落实好支持舟山、景宁、嵊泗教育数字化建设相关任务,面向新疆阿克苏、西藏那曲、青海海西州、四川、安徽等地开展教育数字化服务和资源共享。面向华侨子女建设学习资源专区,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海外研修,推动教育技术出海,服务“一带一路”。办好《浙江教育技术》杂志、“浙江教育技术”微信公众号。
六、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护航教育高质量发展
19.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做好全年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组织开展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升级教育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推动与教育部APP对接,持续开展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监测。持续推进等级保护和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建立健全常态化网络安全监管机制、通报机制和评价机制。强化供应链安全管理,联合网信、公安等部门探索对供应链的安全检查与监督。
20.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推动教育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发《浙江省教育系统数据安全建设指南》,组织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健全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数据出境等制度,推进权限管控、态势感知、数据脱敏、数据加密等重点能力建设,加强师生等个人信息保护,保障教育数据安全。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