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数字化赋能教育管理高质量发展应用典型案例研讨会召开


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探索构建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数字化与数字教育治理新格局,加快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高质量发展,5月28—29日,由《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共同主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25年数字化赋能教育管理高质量发展应用典型案例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学者,各地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主管负责人,部分高校和职业院校网信办、网络与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参加会议。
研讨会现场
四川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处处长周斌、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四川省电化教育馆)主任(馆长)李莹、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吴祖峰、贵州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其松、安徽省教育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张锐、福建博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奇、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教育系统部总经理马雪峰等出席会议。上午会议由《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社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阳主持并致辞。
四川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处处长周斌
周斌在致辞中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途径。四川省以“数据驱动决策、技术优化流程、智能提升效能”为目标,完成学校、教师、学生“三库”建设,打造“一站式”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显著提升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面向未来,全省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四川教育数字化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落实,推动教育管理数字化向纵深发展:一是深化数据治理,激活数字要素价值;二是强化新技术应用,创新管理服务模式;三是聚焦典型引领,打造四川特色的教育数字化解决方案,力争形成全国示范效应。
《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社长杨阳
杨阳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始终秉持“传播信息知识,服务教育发展”的宗旨,依托案例集、网站、公众号等多元化平台,推广数字化教育创新成果;同时通过研究报告、专题访谈及区域研讨活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助力教育数字化发展。本次研讨会汇聚了行业专家和学者,共同探索数字化赋能教育治理的新模式。这些来自基层的实践经验将为教育改革、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及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提供重要支撑和创新动力。
福建博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奇
张奇在致辞中表示,博思作为深耕财政、教育等领域的科技企业,通过深度挖掘校园核心业务场景,已为众多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博思构建的智慧校园平台形成了包括区域监管、校园缴费等在内的综合管理体系解决方案;在运营效率提升方面,运用科技手段实现了财政缴款票据等资金安全监管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及绩效评价;在资源配置优化方面,通过多维数据分析打通了财政与教育数据壁垒,建立起资金流与业务流的双向闭环管理体系。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教育系统部总经理马雪峰
马雪峰在致辞中表示,锐捷网络深耕教育,致力于推动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见证了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创新、科研水平提升和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重要贡献。他指出数字化技术正深刻改变教育形态,在义务教育领域通过智慧课堂等应用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高等及职业教育领域借助虚拟仿真等技术显著提升教学管理效能和人才培养质量。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锐捷网络将持续聚焦校园全光网络建设和智能教学管理系统研发,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总工李锋
李锋在《四川省区域教育发展新赛道实践分享》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四川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围绕“1245”总体建设框架,重点介绍了教育大数据平台、“网链共享计划”等核心项目,瞄准提高教育管理效能,破解优质均衡难题,在数据、生态、均衡、普及、安全等方面深耕细作,全面推进全省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福建博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铮
李铮在《数智时代的教育资金管理范式》报告中,全面阐述了教育资金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针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周期长、业务复杂度高、合规要求严格等特性,提出构建统一数据基础框架、建立业务数字孪生中台、完善预算分析量化模型、强化资金全流程智能监控等系统性解决方案;在基础教育领域聚焦校园缴费智能化、课后服务最优化、食堂管理精细化三大核心场景,运用AI算法实现智能排课、风险预警、营养配餐等创新应用,为教育资金管理效能提升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吴祖峰
吴祖峰在《数据赋能助力教师评价改革》报告中,提出“一核四维”的教师发展评价模型,即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系统整合教学成效、科研质量、学术影响力、社会服务贡献四大维度,下设5个一级指标和18个具有学科特色的二级指标体系。在数据支撑方面,建立了“三位一体”数据采集机制,通过校内业务系统自动抓取教学过程数据,对接全球主要学术索引库获取科研影响力数据,并运用大数据技术采集社会服务实证数据。在实施路径上,重点突破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学科差异量化建模、动态评价算法优化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从静态评价向动态发展评估的转变。目前,该评价体系已成功应用于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师职称评审、年度绩效考核等关键环节,显著提升了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教育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庞臣
庞臣在《云网筑基·智护全域 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底座》报告中,介绍了锐捷在网络层采用SRv6+IPv6双栈智能组网方案,通过全光网络改造实现万兆入班,构建具备内生智能的新一代教育专网。在云资源层,打造“区域教育云+边缘AI算力”的混合云架构,实现GPU资源弹性调度与教学数据安全可控;在安全层,建立“终端准入-边界防护-内网审计-云端监测”的全域防御体系,创新采用多源威胁情报实现主动防护;在运维层,构建“资源可视化-链路可追溯-业务可诊断”的智能运维中台,实现从设备运维到业务运营的转型升级。该架构已在多个省级教育云平台成功实践,支撑千万级师生的安全、稳定、高效数字化教学需求。
贵州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其松
陈其松在《筑牢区域教育数字安全体系,探索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报告中,全面介绍了贵州省通过强化信息系统技术安全防护,健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教育数据分类分级、推进软件正版化等举措,从网络、数据、终端、供应链等多维度筑牢安全防线;同时围绕统筹协调、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向部署数据安全工作,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保护重点人群信息。目前,贵州已建成完备的教育网络安全态势监测体系,并开展数据应用服务。未来,贵州还将深化数据赋能,探索大语言模型在教育治理中的创新应用,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教育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张锐
张锐在《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 探索省域教育数据治理与应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安徽省政务信息化建设模式重塑的具体要求,以及在该模式下积极推进全省教育数据治理与应用的实践和收获。依托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建设教育大数据平台,归集融合国家、省级等相关信息系统的数据;建立完善全省教育行业数据标准体系,逐步提升数据质量;有效发挥教育数据价值,赋能其在公共服务、教学管理、科学决策等方面的应用效能,助力全省教育数字化转型。展望未来,安徽省将持续深化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强化数据平台应用质效,创新教育服务场景,全面提升教育数字化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下午高教职教分会由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中心主任任立勇主持。来自多所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数据治理及智慧校园建设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为高校和职业院校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四川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勇军作《四川大学教育数字化建设实践》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副首席信息官兼网信办主任陆以勤作《打造培养人工智能思维和能力的生态》报告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负责人李嘉娜作《推进财务内控一体化建设,赋能财务管理转型升级》报告
重庆云华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中心总工闫君作《数智融合·AI驱动:一体化数字基座赋能教育治理新生态》报告
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凯作《AI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报告
深圳大学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徐明作《智能可信的智慧校园数据安全防控体系设计》报告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宣传与网络管理处副主任宁东作《数据驱动、多元应用,“城职”教育实践探索》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信息中心软件技术部主任梁智作《数字化转型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报告
下午基础教育分会由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数据应用研究所所长章文波主持。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优化教育管理、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评价改革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为各地将继续深化数字化探索,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昆明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崛作《教育后勤数字化管理“一网通办”》报告
眉山市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曹煦作《数字赋能发展全面呵护心航》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教师发展中心技术促进与实训部主任杜炫杰作《AI赋能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探索》报告
烟台市牟平区教育装备与技术研究中心网络中心主任张伟作《烟台市牟平教育“复用桌面云算力搭建AI基座”经验分享》报告
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刚作《区校一体教育云服务 赋能区域教育数字化治理》报告
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何蕴毅作《“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决策”数据支撑基座——佛山市教育数据银行的设计与应用》报告
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陈莉作《数据育人:智慧教育赋能评价改革的玄武实践》报告
广东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与信息化部主任李梁作《广东实验中学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研究》报告
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副校长金宇作《新课程教学变革下的向明循证实践——AI赋能教师教学行为改变和实践性知识发展》报告
会议期间同步组织了数字化赋能教育管理高质量发展应用成果展示。此外,与会的部分代表分别赴电子科技大学(望江校区)、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进行了实地观摩交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