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近日简报


江阴市大力推进中小学“四配套”合格学校创建工作
江阴市八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级“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示范校”
【信息传真】
江阴市启动“教育信息化应用等级学校”评估工作
无锡市电教馆对江阴市部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进行调研
【经验交流】
抓应用求实效——河塘中心小学致力打造信息技术应用特色
·特别报道·
江阴市大力推进中小学“四配套”合格学校创建工作
学校“四配套”工程是指对所有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中小学校进行以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和艺术教育器材“四配套”为主要内容的合格学校建设工程,目的是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它是省政府农村新五件实事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
4月19日,市教育局召开了江阴市中小学“四配套”工程建设座谈会,副市长倪颖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教育局局长张勇、副局长何香娟、全市各镇(办事处)的分管领导和文教助理参加了会议。
倪颖伟副市长在座谈会上强调,这项工作是全面提升全省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民生工程”,也是“民意工程”,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各镇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办好这件事。他希望各镇(办事处)要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资金保障,确保所有学校高标准达标。
各分管镇长交流了本镇学校达标情况,对照标准,着重介绍了本镇学校“四配套”工作的构想和具体举措。倪颖伟副市长对各镇支持教育的做法表示肯定和赞赏,并对部分镇提出的问题作了具体指示。
教育局张勇局长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建议各乡镇分管领导要熟悉达标要求,熟悉本镇学校具体情况,制定方案,加紧配套,落实资金,从而在标准上、时间上做到全面达标。
教育局何香娟副局长向与会同志介绍了江阴市中小学达标现状,传达了省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江阴市八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级“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示范校”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水平,提升江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区域竞争力,2006年下半年,江阴市各中小学校积极参加了国家级“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示范校”的创建活动。现根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批复,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江阴高级中学、云亭中学、澄江中心小学、城中实验小学、要塞实验小学、青阳实验小学、周庄实验小学8所学校被批准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示范校”。这是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对八校多年来努力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的充分肯定。上述学校要积极利用这一优势,更好地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力求形成鲜明的信息化应用特色。
·信息传真·
江阴市启动“教育信息化应用等级学校”评估工作
为引导学校将信息化发展的重点转向整合应用及软硬件的协调发展,整体提高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2006年度市教育局下发了澄政教[2006]89号《关于开展创建教育信息化应用等级学校活动的意见》,启动了江阴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等级学校创建活动。创建活动将为期三年,对象为全市所有中学、中心小学和职业类学校。
2007年1月4日至9日,教育局对全市65所申报参评学校进行了首次评估。通过评估,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等10所学校被命名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入围单位”,江阴市第一中学等30所学校被命名为“教育信息化应用合格学校”,江阴市教师进修学校等25所学校被命名为“教育信息化应用创建学校”。
无锡市电教馆对江阴市部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进行调研
3月21日、28日,为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充分发挥各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无锡市电化教育馆对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周庄实验小学、石庄中学、第三实验小学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在皮何总副馆长带领下,深入课堂观摩了整合研究课、听取了各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专题汇报,并和各校领导教师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对各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无锡市电教馆对江阴市四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认为:一、注重课题研究,引领学校信息化建设。各校都积极申报了“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能注重发挥课题的引领作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以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二、重视硬件建设,优化信息化环境建设。各校在信息化环境建设方面都有高标准的投入,为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三、强化软件应用,丰富信息化建设内涵。各校在教育教学软件的应用上取得较好的成效,初显了各自特色。如周庄实验小学的信息化家校联系的实践,澄江中心小学的备课管理系统,第三实验小学的信息化管理应用等。四、重视资源积累,打造校本资源库平台。各校都注重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采取了“引进+改进+开发”的策略,搭建校本资源库,在校内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五、注重师生培训,提高信息化应用技能。各校都能开展相应的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以提升学校信息化运用水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无锡电教馆领导也明确指出了各校存在的问题,如对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不够、信息化应用能力仍存在较大的教师个体差异、学校信息化应用特色不够明显等,希望各校要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多出成果,快速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层次。
·经验交流·
抓应用求实效
——河塘中心小学致力打造信息技术应用特色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本着“抓应用,求实效”的信念,致力于创建“信息技术应用”的特色。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全”四个字。
“一”是建好一个学校网站。校园网站系统由本校教师自主开发,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构建了完善的后台管理功能。学校教师均可根据不同的权限,在网站中添加、浏览和使用各类资源、信息。
“二”是抓好两项培训。该校目前为全国少儿NIT计算机应用考点学校和全国少儿剑桥英语考级培训点。目前为止,该校已有30多人在省、无锡市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200多人取得少儿计算机NIT等级证书。在江阴市首届网络夏令营活动中,该校有6人进入决赛,1人最终夺得特等奖。
“三”是指健全“三个小组织”:小伙伴电视台、新荷校报、新荷文学社。新荷校报和新荷文学社,实现网上投稿和网上管理。小伙伴电视台节目实现了数字化采编和网上点播。
“全”是指公开课上,教师“全部”能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每周六下午,青年教师“全部”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网络课件制作技术。“让网络走进课堂,让课堂接通网络”,这是学校对全体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