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逐步建立农村远程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新疆在83个县市区、607个乡镇、2770个建制村开展远程教育试点,全区共单独建成终端接收站点2412个,筹措终端接收站点配套经费3572万元。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健康推进,使全区各地农村积极探索出用信息化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新途径,逐步建立起“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满足不同民族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需要的远程教学平台。自2005年以来,新疆开通了新疆昆仑网站和14个地州市分站,紧接着又开通了维吾尔、啥萨克语辅助教学网站。目前,新疆昆仑网站日均访问量3万人次,总点击率突破900万人次。新疆还在新疆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地州市县各族业务骨干近1000。各地州分别在农广校、党校建立了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967期,培训乡镇、村各族业务骨干13411人。为满足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的需要,自治区委托专业公司开发出能够同时接收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新疆教育电视台传送的汉语和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远程教育节目的软件。在牧民相对集中的冬、夏牧场建立固定的卫星接收天线,用牲畜驮着发电机、电视机、电脑等设备,跟随牧民转场,在不同牧场接收和播出远程教育节目。
二是重点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依靠科技挖潜增收的能力。全区共建立远程教育科技示范基地1215个,科技示范户2328个,其中少数民族示范户1108个;产业带头人3428人,其中少数民族产业带人1574人。有17万多名党员和各族群众通过专题培训,掌握了一两门实用技术。
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如。矮化密植、施肥修剪、嫁接改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使用,使部分地区涌现出亩均效益3000元以上的精品果园;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农民学会了大棚种植管理技术,大棚果菜种植收入已由当初每棚二三千元提高到现在的1万元左右。信息的畅通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2006年农牧民外出务工人员就达130多万人次,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742元。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