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拆墙” 11万学生共享
“连续3年使用一本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我们学校师生都获益匪浅。”沈阳工学院青年教师迟文娟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辽宁高校跨校修读学分的做法赞叹不已。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迟文娟每周都要给学生上的一门课,然而学校这门课只有她一名教师讲,“讲起来心里发虚”。自从选了沈阳农业大学的精品名师课程之后,她和沈阳农大多位教授一起备课、开展教研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合作给学生授课,用她的话说“师生们都大开眼界”。
近年来,辽宁依托省级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免费供省内高校使用的在线学习平台。截至目前,省内近40所高校的11万余名学生在线注册学习,其中,6万余名学生跨校取得学分,实现了校际间优势互补,探索建立了校际协同育人新模式。
605门精品开放课辐射全省
“辽宁是高等教育大省,但是校际间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学科专业发展不均问题突出。例如,工科院校存在艺术课程的短板,二本高校的某些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等。”辽宁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线学习和跨校修读学分的做法正好可以对此进行有效补充。
地处大连市的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经贸学院、大连海洋大学3所高校自身优势学科特色显著,但是在书法等艺术课程上存在短板。
2014年秋季学期,这3所高校共有800名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不约而同地选了沈阳师范大学王力春副教授主讲的“书法审美与基本技法”精品课。
几年来,王力春老师除了通过开放课程向这些异地学生讲解具体知识点之外,还会经常登录平台,线上为学生答疑解惑。此外,他还定期去大连,为学生进行多次面授。
像“书法审美与基本技法”这样的精品开放课,辽宁一共建设了605门。
为将这些优秀师资、精品课程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辽宁在全省范围内实行跨校选修制。具体操作方式为,建课方和用课方教师联合组建课程团队,跨校统一备课,共同商定课程大纲、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建立沟通机制。建课方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到用课方学校进行一定学时的面授。课程修读完成后,由建课方教师所在学校出具考核成绩,学生所在学校认定学分。
如此一来,学生可在不影响本校课程学习的前提下,自主选修纳入本校专业培养计划的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学生足不离校,即可自由选修其他院校的课程,领略其他院校教学名师的风采,免费使用相关课程优质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
如沈阳大学选择了东北财经大学的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同时还请来了东北财经大学建课方教师为本科生进行面授,进而又邀请其为研究生上课,深受学生欢迎。沈阳大学师生学习到了新知识,建课方东北财经大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深感受益,真正激活了教与学,促进了教师跨校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经验的分享。
线上线下联合推进教学变革
辽宁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工作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辽宁探索的是一种‘基于网络又超越网络’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跨校联合教学新模式,由此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沈阳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天华说。
“这样的联合授课方式,也给教师带来不小的压力。”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李炳学向记者坦言,随着授课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授课时间不再只限于课堂45分钟,学生在线上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作答,“然而,学生有些时候提出的问题,老师不一定立刻就能给出答案”。
尽管如此,李炳学仍很享受这样的课堂。
11月10日上午,在沈阳农业大学一栋综合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里,一堂翻转课在这里展开。
主角就是李炳学和选择在线修读“微生物学”这门课的25名学生。
教室里,多媒体的辅助设备将本节课的要点适时进行展示,学生三人一组合围成一个圆形,按照课程安排,他们已在线上学习了由沈阳师大教授卜宁所授的精品开放课。
李炳学要做的是将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在这堂课上和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老师一直在启发引导我们,这样的课,能够将大家的积极性最大限度调动起来。”课后,2016级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徐佳对记者说,“非常有意思,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
在李炳学看来,这样的课堂除了让学生更加专注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下作业、项目学习、案例分析、互相答疑、互相讨论、互评作业等学习任务,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数据、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研讨、利用网络实验进行实操、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合作,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李炳学说:“传统授课留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时间太少了,对学生思维训练的系统性不够,交互式翻转课堂则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点逐层解析的思考,按照认识事物的规律,像扒洋葱一样剖析所研讨问题,形成深入思考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有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辽宁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了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几年的推动,实施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
在实践中,辽宁很多高校的课程教师团队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广泛采用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教学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真正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这一过程,既能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促进了教师跨校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经验的分享。”李炳学深有感触地说。
教改立项、专项资金倾斜支持改革
“通过平台,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线上学习,资源扩充了无数倍,效果不错,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可否通过手机端进行学习,变成移动的课堂?”沈阳工业大学学生在上沈阳师大教师的精品开放课程“软件项目管理”时,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学生们带着这一问题找到该门课的授课教授朱天翔要答案。
朱天翔细想了一下:这些软件专业的学生有了一定技术基础,要是带他们把跨校修读学分的平台做成移动端的版本,既能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又能解决实际问题,岂不是一举两得?
于是,朱天翔带着学生们向省教育厅申请了“移动课程的开发”。
原来,为了进一步引导教师从课程资源精品化向在线开放教学实用化进行转变,辽宁省教育厅对参与跨校修读学分工作且教学效果良好的课程团队,给予省级教改立项和专项经费支持。
借助这一优惠条件,朱天翔的团队顺利通过了立项。“可以说是一举三得了。”朱天翔笑着对记者说。
在沈阳农大,教师参与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相关教学任务按双倍绩效给予奖励。这样的政策,将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
在2014年推行跨校修读学分这项改革之前,李炳学只知道卜宁是沈阳师大知名教授,在辽宁的微生物学界享有较高的声望。“没想到,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和卜教授建立如此密切的关系。”李炳学对记者说,自从建立了这层关系后,双方经常在线上和线下一起跨校备课。
如今,在卜宁的指导带领下,李炳学也实现了跨越,成为沈阳农大最年轻的教授。
为进一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跨校修读学分工作,推动教学模式改革,辽宁省积极探索大学生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工作长效机制,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并引导各高校对参与教师在工作量计算及课酬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教师把课程资源精品化与在线开放教学实用化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