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汉语二语教学:机遇与挑战
摘 要:ChatGPT作为全球炙手可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与语言学、教育学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文献梳理与分析发现,在教育信息化、二语习得需求、日渐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NLP第四代范式、以“续论”为代表的国内语言习得观,以及CALL模式的实践基础等因素的驱使下,ChatGPT作为汉语二语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有其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而GPT-4的图像输入、可操纵性等多模态、个性化交互功能,及其广泛的应用场景,使其具备了在汉语二语教学中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知识内容可靠性不足、真实写作能力不足和其他一系列来自教育领域的风险与挑战。据此提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运用ChatGPT辅助教学,平衡传统教学与人工智能教学,以更好地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ChatGPT;教育信息化;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教育;汉语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4)03-0121-08
作者简介:邓清中,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ChatGPT作为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由致力于通用人工智能的OpenAI公司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ChatGPT能以惊人的准确性理解并生成与人类撰写文本高度相似的文本,以看似自然和直观的方式与用户进行对话。ChatGPT的发布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的表现引发了关于对话系统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未来的预测和思考。同时,它还促进了关于自然语言处理和大语言模型如何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如教育、医疗)的研究和探索。
一、ChatGPT概述
ChatGPT是一个采用生成性预训练变换模型来生成文本输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它在通用性和语言多样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可以帮助人们更轻松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和答案。在发布之初,ChatGPT已经展现出惊人的表现,能够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自然语言类、知识类问题等。
ChatGPT的原理是使用一个大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大量文本数据进行训练,其训练方式是预测一系列词中,下一个词的概率分布。但由于其基于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不正确数据)进行训练,导致预训练模型(Base model)的回答有时会跟人们想要的相去甚远,这时候就需要根据人类的偏好对模型进行微调(RLHF)[1]。因此,它能够以非常接近人类表达的方式进行回复。
二、ChatGPT背景下的汉语二语教学
ChatGPT是一个需要无限吞噬数据或投放语料库的大语言模型,其成长需要“数据喂养”或投放资源,在不断促进完善的语料库中被训练,并通过消化大量现有生成文本学习执行对话任务[2]。ChatGPT在被不断地训练,OpenAI公司会经常更新ChatGPT的模型,以提高它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也会根据需要对它的训练数据进行更新和扩充。同时,ChatGPT可以跟其他技术相结合,如各种插件工具、整合微软“必应”的“New Bing”搜索引擎、大型多模态模型GPT-4(可以接收图像和文本输入,发出文本输出)以及植入GPT-4的Office系列应用等。百度也推出类ChatGPT应用“文心一言”。目前,OpenAI公司已经把GPT-4作为API提供给开发人员构建应用程序和服务[3]。可见,凭借高度的发展性与融合性,ChatGPT必将迅速与大量不同领域的技术交叉融合,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教育是重点领域之一。
(一)背景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多语言的交流,熟练使用第二语言成为大学生的必要技能之一。得益于近年来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的高速发展,ChatGPT的问世可谓恰逢其时。相应地,大量专家学者相继展开将ChatGPT应用于语言教学领域的探讨,以期拥抱新兴技术,提高学习者尤其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提高其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汉语二语教学的研究涌现出一些新的研究增长点。例如,当前“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孔子学院、汉语文化传播、文化教学、本土化教学等研究主题更加凸显;高度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线上教学、多媒体教学、汉语教学信息技术、汉语二语教学等主题的研究也迅速发展[4]。ChatGPT的发展显然为这些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ChatGPT运用于汉语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汉语二语教学需要更新教学手段。当前,在政策驱动下,“互联网+教育”成为重要的议题,汉语二语教学同样面临关键的转型期。与此同时,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成为转型的重要动力。在政策、技术、现实诉求等多方面的推动下,汉语二语教学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必将成为新的研究趋势。汉语二语教学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议题,需要借助于关键技术的突破,如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只有将目光聚焦技术的最前沿,才能够为汉语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超前布局,将语言教学理论发展与技术突破相互协调。而作为最新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ChatGPT无疑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上世纪末,陆俭明、郭锐指出,汉语语法研究在应用方面的挑战来自对外汉语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两个方面,而中文信息处理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基于规则的处理方法,二是基于经验的语料库统计方法[5]。ChatGPT属于后者的延伸,其是NLP第四代范式——“预训练+微调+师生学习”[6]的产物。过去的语法教学强调语言单位与规则的学习,其基于结构主义语言学发现程序在中国的深远影响,同时也与中文信息处理中基于规则的处理方法,以及第一代NLP范式——“词典+规则”范式[6]不谋而合。
单位与规则的还原是语言习得中最重要的程序,也是语法描写的目标[7],因而语言单位与规则的教学与学习在语言习得中至关重要。然而如果没有大规模的语料输入和输出这个训练过程,仅凭语言单位与规则的学习恐怕无法顺利完成语言习得。这一点从大量的现实案例中均可得到印证。在NLP中,“词典+规则”范式的没落,以及“预训练+微调+师生学习”新范式的成功,似乎也暗示着这一点。
(三)ChatGPT运用于汉语二语教学的可行性
作为大语言模型,ChatGPT不仅可以模拟人类的语言思维,还可以通过大规模的语料库进行深度学习,不断优化其语言生成的质量和准确性。那么,当它应用到语言教学和汉语二语教学中,生成的内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质量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再者,随着移动互联网和5G的发展,汉语二语教学与互联网的融合将变得更加深入。例如,学习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ChatGPT类应用,获取汉语学习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和互动交流。这为跨时空的汉语学习提供更为便捷和灵活的方式,也使得教学资源的覆盖面更加广泛。
此外,ChatGPT不仅支持中文,在中文方面的理解和生成能力也相当不俗,可以生成自然流畅的中文语料。它在英语等其他语言的教学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探讨和应用。例如,托普萨卡尔(Topsakal)等提出一个用于开发外语教学软件的框架,通过增强现实(AR)和语音机器人(Voicebots)吸引注意力,激励并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而ChatGPT的能力可以有效地为软件准备内容[8];卡斯内西(Kasneci)等介绍了大语言模型如何用于创建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体验个性化学习[9];鲁道夫(Rudolph)等讨论聊天机器人背景下,高等教育中学习、教学和评估的未来,并针对学生、教师和高等教育机构提出相应建议[10];有研究探讨ChatGPT在下一代科学评估(NGSA)任务自动生成、写作自动评分、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为特殊需求定制建议等方面的能力[11]。
同时,汉语有着广泛的使用和教学需求,将ChatGPT应用到汉语二语教学中,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学习体验,也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ChatGPT与国内语言习得观
笔者认为,王初明提出的“续论”[12]作为国内新兴的具有原创性、代表性的外语教育教学理论之一,与ChatGPT有着重要的共性。
王初明首次提出“续论”是在《以“续”促学》一文中。所谓“续”,对话就是典型的双方相互的听后“续”说。“续论”认为语言的学习和理解主要通过互动实现,而互动的核心是“续”。对话是人类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式之一,缺乏“续”便无法进行对话,从而失去了学习语言的源头。在语言交际中,只要存在“续”,就必然存在语言的理解和产出。学习者只需要注重对“续”的产出,便可实现近距离、快速提高语言产出水平。“续论”提出的这一理论深化了国际上广为流传的语言习得互动理论,并指出“续”是互动的源头和维系互动的重要手段。在外语、对外汉语和母语学习中,使用“续”可以激活各种促进语言学习的积极因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该理论的提出为深化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同时也为提高语言学习和教学效率提供新的途径[4]。ChatGPT被广泛应用于用户提问并获得答案,这种高度互动性可能会让人误以为它是一个问答机器人或对话机器人。事实上,ChatGPT的功能实质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接话茬。它的设计和训练均不是以回答问题为目的,而是以尽可能符合语言逻辑和现有文本数据的情况下继续生成文字为目的。那么,当用户向ChatGPT提供以问题形式出现的文本时,生成的语言则可被视为答案。当笔者输入“一天早晨,李华来到了学校”(这并非一个问题)进行测试时,ChatGPT顺着笔者的文本继续生成了一段新内容。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应该是一个“续写”机器人。
应该看到,ChatGPT的这个本质功能与王初明的“续论”这一国内语言习得观有很大的共性。上文谈到,“续论”认为语言的学习主要依靠互动,而互动的核心是“续”。对话是人类学习语言最基本的互动,缺乏“续”便难以持续下去,语言学习也就无从谈起,“续”是语言理解和产出的必要条件(当然不是充分条件)。由于语言学习中“理解”和“产出”两种能力之间往往不对称,若学习者注重对“续”的产出,便可近距离、快速地提高语言产出水平。ChatGPT的实质功能“续写”无疑在语言产出上极具参考价值,且与人类基本的互动方式高度吻合,能给予学习者巨大帮助。尤其是ChatGPT日趋成熟后,它在人机对话方面的潜力会被充分发掘,必将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语言产出能力训练途径,其作用和意义均不可估量。同时,人类的知识蕴含在语言中,ChatGPT作为一个有着上百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还可以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给予学习者很多帮助,而文化知识对于对话中的“续”同样极具价值。
(五)ChatGPT与CALL模式语言教学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专指将计算机运用到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CALL不再是简单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手段,而是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语言教学,实现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外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13]。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CALL也进一步发展,世界上许多学校及教育机构也开始采用这种模式[14]。
作为大型语言模型,基于以下与CALL相似的特点,ChatGPT可以被用于CALL中,以帮助学习者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一是本质上都是通过学习者输入和人机交互,生成个性化的回复和反馈;能够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能力水平,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策略。二是能够快速生成回复和反馈,可以在学习者需要帮助时提供即时的支持和指导;强调学习者与教材之间的交互,学习者可以通过提问和回答来获得实时的反馈和支持。三是可以访问并处理大量的语言数据,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句子结构等,从而更高效地提供准确和全面的教学内容和支持。四是学习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学习,避免二语学习者在担心犯错的压力下羞于开口的问题。五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不限次数地学习[14]。
不难看出,ChatGPT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与CALL模式下的语言教学有很多共通之处,但二者之间的教学目的、方法、内容、交互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一是教学目的不同。CALL模式下的语言教学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和提高;ChatGPT更注重提供与人类对话类似的自然语言交互,以满足学习者对语言使用的实际需求。二是教学方法不同。CALL模式下的语言教学通常采用各种教学软件和程序,如电子课本、在线语言学习平台、多媒体教学材料等;ChatGPT主要通过与学习者进行对话和交互来提供教学支持,包括回答学习者的问题、纠正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提供实时反馈等。三是教学内容不同。CALL模式下的语言教学通常基于既定教材和课程来进行,包括语法、词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内容;ChatGPT更加灵活,可以针对学习者的具体需求和兴趣,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语言学习内容和支持,如口语练习、写作指导、词汇记忆等。四是交互方式不同。CALL模式下的语言教学主要基于学习者与计算机的交互,通常通过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方式来进行;ChatGPT更注重与学习者进行自然的、类似人类对话的交互,能够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实际交流需求和语言使用场景。
基于CALL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大量成功运用,以及CALL与ChatGPT大量的共同点,可以推测ChatGPT运用于语言教学是极具生命力的。又基于二者的上述差异可以判断,ChatGPT能给语言教学与二语教学带来许多不同于CALL的效果。ChatGPT更接近自然语言、更灵活且更有活力,可以作为CALL的一种新范式从而充当语言教学的辅助性角色。
三、GPT-4在汉语二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图像输入(Visual inputs)
GPT系列模型的最新版本GPT-4是一个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其用户不仅可以输入文字(多达2.5万字),还可以输入图像。GPT-4更可靠、更有创造力,并且能处理更细致的指示。GPT-4与以往所有大语言模型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可以接受图片作为输入,并允许用户去定义任何一个视觉或者语言任务,无论用户提供的是文本、图片,还是图片加文本,都能生成文本(自然语言、代码)作为输出。
OpenAI公司的大量测试表明,在很多情况下,GPT-4都能准确解释用户所提供图片背后所蕴含的内涵。因此,二语学习者在对一些语言文化现象感到困惑的时候,可以拍照向GPT-4进行咨询。尤其是当未来GPT系列模型发展到支持视频输入的阶段时,二语学习者可以通过录制视频对具体的文化活动进行记录,并向GPT系列模型了解其蕴含的文化知识。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15]。这将对二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可操纵性(Steerability)
该功能用于定义GPT-4的言语行为,让语言模型按照用户所需要的方式给出答案。GPT-4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消息(System messages)定义生成式人工智能具体用什么语气跟用户进行对话。例如,当用户需要ChatGPT充当一名家庭辅导教师,就可以在对话前发出相应指令,ChatGPT便会以一名家庭辅导教师的语气和语言风格回答问题。OpenAI公司举了一个使ChatGPT充当苏格拉底式家庭教师(不告诉学生真正答案,而反问一些启发性问题以给其一些暗示和引导,使其意识到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的实例,让其把学生提出的难题拆分成简单的零件,并一步一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
二语学习者在人机对话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功能,学习不同领域中的词汇和句型,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ChatGPT的指导方式。另外,ChatGPT在不同职业角色的转换中,能够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从而提供多样性的答案,帮助二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在此基础上,二语学习者可以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三)局限性(Limitations)
1.生成的答案不一定可靠
ChatGPT生成的内容将不可避免地存在错误,若学生分辨能力有限,将会学习到错误知识而不自知[16]。虽然GPT-4在生成内容的正确率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是不完全可靠的。跟以往的产品一样,它有时仍会捏造事实,在逻辑推理(甚至是非常简单的推理)过程中会出错。由此可见,对于GPT系列应用生成的内容,教师应提醒学生保持谨慎,多查证、甄别,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素养。值得一提的是,GPT系列模型的错误多发生于知识性内容,语言能力作为它的强项之一,可靠性还是不错的。
2.真实写作能力不足
GPT系列模型的高中英语文学课(AP English Literature)以及高中英语语言课(AP English Language)测试成绩都相当糟糕,这与一般人的印象有出入,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其在写作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而事实上,大量实例表明,GPT系列模型虽然具备高超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能生成大段通顺流畅的文字,但其内容很多时候都是翻来覆去地说,缺乏实质性的深刻的思想内涵。正如传统的写作,如果通篇都是空话大话,那得分必然很低。这也是GPT系列模型创造性不足的体现之一。再加之其汉语性能低于英语,当运用于汉语二语写作教学中时,效果堪忧。
3.面临的其他挑战
在汉语二语教学中,GPT系列模型或同类产品的运用,还面临很多挑战。例如,学习者利用ChatGPT在考试中作弊、代写作业、代写论文等[17];学习者面临认知结构的浅薄化与认知思维的同质化等风险[18]。此外,ChatGPT的运用,还带来数据隐私的泄露与滥用、机器算法的歧视与偏见、学生可能会产生的依赖和沉迷心理、师生关系的弱化与破坏[19]等挑战。
(四)GPT系列产品在教育中的利弊之争
当前,国内外教育界很多人把GPT系列产品视为“洪水猛兽”。对此,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刚出来的时候作为一种全新事物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希望在课堂上使用。当时许多教育工作者也是倍感担忧,由此产生许多围堵的方法。如学校特意在教室前放置了让学生交出手机的袋子,结果证明这样并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堵不如疏,不如把它变成教学的工具”[20]。
ChatGPT的出现,会使“提出问题”这一能力成为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重要技能,而有效的提问是其实现最大化价值的关键。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包括:准确捕捉问题的关键点和要素、将复杂问题简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分解一个大问题为若干个小问题、按照逻辑顺序提出问题等。此外,由于学生需要不断地阅读和理解ChatGPT生成的答案,对于其中无法确定、无法理解的内容,也需要自行查找资料进行核实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库和知识体系,甚至基于一些已有事实发现一些创新点,这对于长期的学习和发展也非常重要。由此可见,信息、知识,甚至一些技能将不再重要,重要的将会是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沟通 (提问)、协作、审美、情商和品格[21]。伴随 ChatGPT 介入教育生态,人才的培养目标正加速由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创新型人才”转变[16]。
诚然,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与教育的融合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不过任何新技术在运用的初始阶段都会面临类似的境况。相比守旧地严防新技术的渗透,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正视各种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科学地加以处理和调控使其利大于弊,以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从而使教学渐入佳境。
四、结语
毫无疑问,ChatGPT强大的自然语言数据处理能力,必然会使同类大语言模型在教育领域掀起变革的浪潮。GPT-4的图像输入、可操纵性等多模态、个性化交互功能,以及广泛的应用场景,使其具备在汉语二语教学中独特的优势,但也面临知识性内容可靠性不足、真实写作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与挑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运用该技术辅助教学,平衡传统教学与人工智能教学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尝试将ChatGPT应用于语言教学,且取得了一定成果。而有研究表明,ChatGPT不能替代教师,教师需要专业知识来使用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11]。此外,将ChatGPT应用到汉语二语教学中仍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如中文字符的词类、单位、结构关系均较为复杂等。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将ChatGPT应用到汉语二语教学中,仍有待相关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OpenAI. ChatGPT: optimizing language models for dialogue[EB/OL]. (2022-11-30)[2023-05-25]. https://openai.com/blog/chatgpt/.
[2]令小雄,王鼎民,袁健.ChatGPT爆火后关于科技伦理及学术伦理的冷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4):123-136.
[3]OpenAI. GPT-4[EB/OL].(2023-03-14)[2023-05-25]. https://openai.com/research/gpt-4.
[4]全国社科办语言学学科调研组.语言学新视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5]陆俭明,郭锐.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J].世界汉语教学,1998(4):3-21.
[6]冯志伟,李颖.自然语言处理中的预训练范式[J].外语研究,2021,38(1):1-14,112.
[7]陈保亚,鲁方昕.从生成到还原——结构语言学发现程序的重新评价[J].思想战线,2021,47(5):150-157.
[8]TOPSAKAL E. Framework for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for children utilizing AR, voicebots and ChatGPT (Large Language Models)[J]. The Journal of Cognitive Systems, 2022,7(2):33-38.
[9]KASNECI E. ChatGPT for good? 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for education[EB/OL].(2023-04-01)[2023-05-25].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41608023000195.
[10]RUDOLPH J, TAN S. ChatGPT: bullshit spewer or the end of traditional assessments in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2023,6(1):1-22.
[11]ZHAI X. ChatGPT for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Learning[EB/OL].(2023-01-20)[2023-05-25].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4331313.
[12]王初明.以“续”促学[J].现代外语,2016,39(6):784-793,873.
[13]郝雅慧.CALL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
[14]吴金正.CALL模式下快速扩大汉语词汇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15]萨丕尔.语言论[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6]周洪宇,李宇阳.ChatGPT对教育生态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4):102-112.
[17]李志民.ChatGPT本质分析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3):12-18.
[18]托雷·霍尔,李思琦,孙波.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欧洲教育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6):8-16.
[19]王佑镁,王旦,梁炜怡,等.“阿拉丁神灯”还是“潘多拉魔盒”:ChatGPT教育应用的潜能与风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35(02):48-56.
[20]赵斌.ChatGPT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宜疏不宜堵[EB/OL].(2023-02-16)[2023-05-25].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j411N7qo/?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41da2ca8166f2a148e594780864ffcf6.
[21]焦建利,陈丽,吴伟伟.由ChatGPT引发的教育之问:可能影响与应对之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3):19-32.
ChatGPT Empowers Chines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Qingzhong DE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7, Xinjiang)
Abstract: The ChatGPT , as a globally popular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has close connections with fields such as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it is evident that driven by factors such as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demand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matu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the success of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NLP paradigms, domestic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ies represented by “continuation of theory”, and the practical foundation of CALL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odels, the ChatGPT technology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as an auxiliary teaching tool i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GPT-4, such as its ability to process image inputs and have manipulability, its multimodal and personalized interactive functions, and its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scenarios , make it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However, it also faces risks and challenges from the educational domain, such as the insufficient reliability of knowledge-based content, insufficient authentic writing abilities, and etc. Accordingly, the article proposes that teachers apply this technology in a reasonable manne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conditions and needs of their students, and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AI-assisted instruction in order to better accomplish their teaching purposes.
Keywords: ChatGPT;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编辑:王晓明 校对:李晓萍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