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以希腊为例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探讨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助于为日后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文章主要分析了希腊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梳理了中希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现状,展望两国未来的交流与合作。文章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之一,此为第三十五部分。
(一)高等教育结构
希腊地处欧洲东南角,是巴尔干半岛最南端的共和制国家,希腊具有悠久历史,是西方哲学、西方文学、科学和数学原理、西方戏剧等的发源地,其文化与技术曾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希腊总面积为13.19万平方公里(2019年数据),其中15%是岛屿[1]。希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公立中小学免费,大学则实行奖学金制。其高等教育可以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二者的目的有所不同。前者注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在高中毕业后需参加国内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即可进入大学学习,教育年限为6年,采用学分制;后者注重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学生高中毕业后可直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其教育年限一般为2~3年。此外,希腊采用附设在就业单位的三年制学徒体制,学徒进入单位的第一年学习理论知识,后两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据最新数据统计,希腊共有21所大学,其中较著名的有雅典大学、萨洛尼卡大学、克里特大学、佩特雷大学、雅典工学院[2]。除上述学府外,希腊还有众多国际学校,大多位于雅典,较为知名的有美国社区学校(American Community School)、拜伦学院(Byron College)、圣凯瑟琳英式学校(St. Catherine’s British School)、雅典坎皮恩学校(Campion School of Athens)等。
(二)高等教育入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采用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ISCED)2011年版将学历层次分为 9 级(ISCED 0~8),其中,高等教育阶段包括4个级别——ISCED 5等同于短期高等教育(Short-cycle tertiary education),ISCED 6等同于学士或同等水平(Bachelor’s or equivalent level),ISCED 7等同于硕士或同等水平(Master’s or equivalent level),ISCED 8等同于博士或同等水平(Doctoral or equivalent level)。[3]
希腊高等教育整体上较为发达,ISCED 5的入学人数早在2012年就达到了22.44万人,其中男性入学人数达12.8万。在ISCED高等教育阶段的4个级别中,ISCED 6的入学人数最多,2013-2016年,总入学人数保持在58~61万,男性入学人数超过女性。在ISCED 7阶段,总入学人数较ISCED 6有大幅下降,在2013-2016年,总入学人数在4~6万,但女性入学人数赶超男性。ISCED 8代表着高等教育阶段的最高水平,在希腊,其入学人数仍旧相当可观,足见其高等教育发展之强劲。2012-2014年,ISCED 8阶段总入学人数保持在2.3万左右,而到2016年,其入学总人数达到了3.34万人[4]。在ISCED 8阶段,男性入学人数皆高于女性。到2016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已达70余万。由此可见,希腊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从性别角度看,希腊在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上总体差异不大,但在不同层次上,体现着一定程度的性别差异。
(三)高等教育专业选择
希腊属于欧盟经济体中欠发达国家之一,工业制造业较为落后,但海运业、旅游业、商业、农业等较为强势。将所有专业按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划分,自然科学中工程和建筑相关专业最受学生青睐,而社会科学中选择商务、管理、法律,新闻学等专业的人数较多。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对各种专业的态度和喜好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教育作为一门传统学科,2016年,仅有4.29%的希腊学生选择其作为自身专业,而数学、统计,建筑、商务、管理等相关专业逐渐变得热门起来(见表1)[5],这主要得益于希腊经济水平的提升和旅游业的发展。
(四)出入境留学
2012-2017年,希腊历年出国留学人数均保持在3~4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希腊的入境留学总人数也不容小觑。2012年及2013年数据显示,赴希腊留学的人数已接近3万[6](见表2),大量国际学生选择赴希腊接受教育,反映出希腊教育的过人之处。从国别地区来看,亚洲是希腊入境留学生的最大生源地,仅2016年就有1.48万名学生赴希腊求学。其次是欧洲,2016年向希腊输送留学生共6549人。反观出境留学情况,希腊的出境留学人数并未对亚洲形成良好补给,亚洲与希腊留学生互流不均衡。希腊留学生主要选择赴北美、西欧、中东欧等国家留学。2017年,流向北美和西欧的人数达2.72万,流向中东欧的人数约7713人,而选择赴亚洲留学的人数不过百人。[7]
二、中希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自1972年中希建交以来,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良好的探索,并签订了一些关系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2005年,中希双方签订《中希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2008年,双方就在希腊开办孔子学院事宜进行了磋商,签订了《中国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雅典商学院关于开办孔子学院协议》。2016年10月,希腊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雅典经济与商业大学正式挂牌,孔子学院的成功挂牌为希腊的汉语学习提供了高水准平台。2006年签订的《教育合作议定书》,达成了双方互派留学生的共识,促进高校合作和语言教育的双向合作等[8]。2016年2月,故宫博物院与希腊研究与技术基金会签署《科学合作备忘录》,约定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和应用激光技术清理和保护石质文物[9],这是双方在科研合作交流方面进行的良好探索,为其他领域的科研合作开辟了道路。同年,双方就进一步强化在考古、科研、文化遗产、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发表了《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也是在这一年,中希两国举行了高等教育与研究合作研讨会,这是两国建交40多年来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教育合作交流活动。2019年5月23日,首届中希高等教育论坛在希腊雅典大学举行,中国约有40余名高校校长和教授参与论坛。这一论坛所体现出的人文交流情怀对深化两国语言学习乃至推动两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我国几所语言类高校已经开设希腊语专业,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且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开设了希腊研究中心。在希腊已经开办10年的孔子学院也为希腊人民打开了了解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窗口,希腊的第二所孔子学院预计将在塞萨洛尼基开设[10]。2019年6月,我国东南大学代表团访问希腊,中国驻希腊大使章启月会见了东南大学代表团,关于深入推进中希高等教育合作交换了意见。东南大学代表人丁辉指出,东南大学和雅典理工大学就开展校际合作已经达成初步共识,决定商签合作协议,两校的高等教育合作探索对中希校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希高等教育发展
希腊地处欧洲,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相距甚远,希腊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到了我国的重视。两国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高等教育领域的密切交流,当今时代背景下对两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进行展望,探索两国教育交流中的不足进而寻找解决对策至关重要。
(一)中希高等教育交流与发展之不足
一是留学生互派规模小。希腊高等教育具有一定实力,该国留学生主要选择赴欧美国家留学,甚少选择中国。数据显示,2013年,希腊来华留学生共212人[11],仅占希腊出国留学生总数的0.62%;2014年为399人[12],且来华留学生中大多数为非学历生,相较于希腊赴欧美等国家留学的人数而言屈指可数。另外,我国在希腊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也少之甚少,语言不通是主要原因。希腊公立大学使用希腊语进行授课,且甚少接受外国留学生,一般情况下赴希腊的留学生只能到私立学校学习或者进入用英语授课的美国大学分校[13]。另外,希腊为中国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也非常有限。自2011年起,希腊国家奖学金管理中心便停止为留学生发放奖学金,这是除语言因素之外,降低中国学生赴希腊留学意愿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
二是缺乏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数量受限。中国在欧洲地区设立的孔子学院约169所,其中有22个国家设立不止一所孔子学院,而希腊至今孔子学院的数量仍旧较少。2009年,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和雅典经济与商业大学合办的雅典商务孔子学院是希腊首家挂牌成立的孔子学院,旨在培养经济和商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在开办海外分校方面,希腊并未在其他任何国家建立分校,尽管中国在外设有3所海外分校,但并未在希腊建立分校,即中希双方都未互设分校。我国在希腊语言人才培养上给予了一定关注和支持,如北京大学就设立了中国希腊研究所的“雅典学园”;另外,我国一些语言类高校亦开设了希腊语专业,但是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或学生出于对未来就业不确定性的考虑,希腊语专业并不受到国内学子青睐,目前希腊语专业在读学生人数不足50人。同样,尽管汉语学习也曾在希腊掀起热潮,希腊学习汉语的人数以及汉语培训机构有所增加,但是实现系统化地培养专业汉语人才还需要中希两国做出巨大努力。
(二)促进中希高等教育交流与发展之举措
第一,鼓励互派留学,完善保障机制。中希两国虽然签署过留学生互换协议,但实际政策和学习环境不利于两国留学生互派,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语言、文化、奖学金、毕业安置等。如今现状已经不适于两国关系的发展需要,双方要做出努力加以改善。一方面,两国可以对留学生奖学金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如增设“一带一路”希腊来华奖学金项目。另一方面互派两国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访问,鼓励互办两国文化宣传活动,增进两国人民和专家学者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此外,希腊可以在部分学校开设汉语专业,培养汉语人才;适当增加希腊公立学校接收中国留学生的人数。
第二,注重语言人才的培养,扎实人才储备工作。语言人才培养既要注重推动汉语“走出去”,又要注重把希腊语“学起来”。推动汉语走出国门最为有力的桥梁就是孔子学院,因此,国家汉办要注重开发希腊市场,与希腊政府进行积极磋商和交流。另外,中国方面必须加强希腊语言人才的培养,采用优惠政策或财政奖励等方式增强希腊语专业学习对国内学生的吸引力,妥善解决希腊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消除该专业学生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略)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学术人才向中国流动的开放式“推-拉”模型(编号:71774015);“一带一路”教科文卫引智计划“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研究国际合作研究数据库建设资助项目(编号:DL20180088)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基于“一带一路”视角的中国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
文章基于“一带一路”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大学面临的机遇,阐述了“一带一路”对中国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思维、使命以及模式的影响,探讨了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一带... [查看详情]
教育部:将分三年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4月2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结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介绍“双万计划”“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思路和实施方案。 [查看详情]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主体多元化的经验与启示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问题受到教育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多元化利益主体参与教育质量评估是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对英国高等教育中的多元化利益主体参与质量... [查看详情]
韩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探析
21世纪以来,为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后的发展需要,韩国政府提出了高等教育要从数量走向质量发展的道路。韩国通过建立完备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来达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目标... [查看详情]
瑞典马尔默大学课程国际化策略探析
本土国际化是瑞典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特征,课程国际化则是国际化过程的主要手段。马尔默大学的课程国际化策略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国际化、课程内容跨文化、学习资源跨国化和教学... [查看详情]
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的政策和实践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美国的许多高校开始通过境外办学的方式出口高等教育,美国政府、相关社会组织以及各高校也纷纷通过政策规范、质量认证、研究咨询、办学活动等方式在境外办学中扮... [查看详情]
学生参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突破与成效——基于博洛尼亚进程十五年的经验
在博洛尼亚进程的推动下,北欧国家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开启了由教师转向学生的新型评估路径,其独特的学生参与模式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良好成效。文章基于北欧学生参与模式的经验以及博洛尼... [查看详情]
认证和质量保证在国际高等教育中的杠杆作用
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教育认证和质量保证过程被视为全面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认证和质量保证不仅可以确保教育机构和项目达到既定的标准,还可以促进不同教育机构之间...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