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20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正式揭晓,由科学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 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为“为他们发现丙肝病毒”。
哈维·奥尔特(Harvey James Alter),1935年生于美国纽约。在20世纪70年代,奥尔特与其研究小组证明,大多数输血后肝炎病例不是由甲型和乙型肝炎引起的。通过对黑猩猩的传播研究表明,最初由称为“非甲非乙肝炎”的新型肝炎引起的感染,且病原体可能是病毒。
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英国病毒学家。对丙型肝炎的发现有助于HCV诊断试剂的快速开发,仅在美国,抗体测试每年至少预防了四万例新发感染。
查尔斯·赖斯(Charles M. Rice),生于1952年,是美国病毒学家,洛克菲勒大学病毒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丙型肝炎病毒。
肝炎的发生可追溯到公元前,但人们对于肝炎的研究、预防和治疗却一直要等到20世纪才有所进展。现在人们耳熟的甲、乙、丙肝的分类,从命名上也可知最晚被发现的是丙肝病毒。该肝炎病毒最初被命名为 “非甲非乙肝炎”,但到其病原体被正式鉴定并更名为丙肝病毒(HCV),其间离不开至少三位病毒学家的努力。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诺贝尔六大奖项之一,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图案是拿着一本打开书的医学之神,正在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
提名规则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相关章程,评选由瑞典的医科大学卡罗琳学院诺贝尔大会(Nobel Assembly)负责,大会由50名选举出来的卡罗琳医学院名教授组成。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候选人人不受国籍、肤色以及宗教信仰限制,评选的第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除此之外,诺贝尔奖候选人必须在生前提名,却可在死后授予。国家和政府是不得干预奖项评选的,也不接受个人毛遂自荐。按照诺奖的规定,每年的提名者信息和评奖记录都必须保密,有效期 50 年。
评选过程
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任命诺贝尔委员会(Nobel Committee)负责前期准备工作。然后邀请生理和医学领域的代表提名候选人,通常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人包括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等,推荐提名从每年9月开始,截至日期为每年2月1日。
从2月1日开始,诺贝尔委员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资格确认,清理不够资格的提名,将提名归为200人左右的“长名单”。到 4 月,评委会提出一份15至20人的复选名单(俗称“半长名单”)。5月底,大部分人被淘汰,委员会将只剩下5名候选人的“决选名单”提交给诺贝尔大会。
从6月份开始,评选委员会全体院士对5名候选人并分别写出自己的推荐报告。
9月中旬复会,进行讨论、评议和表决。到当年的10月中旬,诺贝尔大会最终决定得主,并对外公布。12月10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颁奖仪式,瑞典国王和王后出席并授奖。
中国第一个科学类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
2015年10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她发现了如何将青蒿素从青蒿中更高效率地提取出来,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与她分享该奖项的是日本科学家Satoshi ōmura及爱尔兰科学家William C.Campbell.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国际认可的重要标志。
(2020-10-05)
下一篇:观念和理念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