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Skill)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是行为和认知活动的结合,指的是掌握并能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以动作或行为的方式为人们所掌握,带有一定的操作技术性质,由此可见,技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后天习得的。
技能包括初级技能和技巧性技能,初级技能借助有关知识和经验,通过练习和模仿而实现“会做”某事或“能够”完成某种工作;技巧性技能则要经过反复练习,从而完成一套操作系统已达到熟练自如的程度。
能力(Ability)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实践相联系,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求参与者具有一定的能力。心理学上对能力的定义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能力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智力素质也包括非智力素质。若以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来划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和超能力这几类。
其中一般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力,它是能力的基础,包括感知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支配着智力的诸多因素并制约着能力发展的水平。
非智力素质则包括一个人的价值观、自我认知、做事动机和人格特征等,对一个人能力的鉴别和评判更为重要。
技能与能力不同:技能是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复杂的动作系统,而能力则是个体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技能是对动作和动作方式的概括,而能力则是对调节认识活动的心理活动过程的概括,是较高水平的概括。
技能与能力又相互关联,难以分割:技能是能力的一部分,是能力的基础,当一项技能被反复操练,会进一步内化成为一种能力,而当具备一定能力时,可以迅速转移到其他技能领域。
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意味着能力的高低。在学校教育中,出现所谓“高分低能”的现象,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分数可能很高,而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仍有可能很低。学校教育的任何一个教学科目,不仅要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同时还要形成一定的技能,知识和技能都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能力则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大学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表达能力、思辨性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公民道德意识、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全球化素养、广泛的兴趣并为就业做准备。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才能一生受益。
(20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