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子民好好说 > 正文

预印本平台arXiv简介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Wiki百科关于arXiv的介绍为arXiv的发音是archive,其中ch用希腊字母χ替代,是一个在多个学科领域获取预印本和科技论文的网站。近年来,预印本平台因其快速高效的发表速度,越来越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欢迎,很多平台可以将长达半年到一年的期刊出版时间大幅缩短到以天计算。各学科预印本平台层出不穷,而作为最早的预印本老大哥,是arXiv.org开创并引领了这一进程。

20220720601492.png

图片来源:arXiv.org

 

始于1991年8月的arXiv由Paul Ginsparg创建,可以说它和万维网(WWW)是同时代的前辈arXiv的免费和快速受到了同行们的欢迎,高能物理学家们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新的交流方式,并积极地参与进来。当时物理学家们需要尽快发布自己的成果,他们等不期刊漫长的发表时间,因为那意味着可能会把本来属于自己的“光荣”拱手让给同行,甚至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因此这些科学家们已经习惯于互相交换自己最新工作的论文预印本。因此,可以说arXiv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使全世界的物理学研究“一体化”了,创建人Ginsparg也因此获得了2002年的麦克阿瑟奖。

arXiv最初用于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学家之间的交流,如今,它不仅改变了物理学多个领域的学术交流方式,且延伸到了数学,金融学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rXiv平台介绍称,其目前服务于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定量生物学、定量金融、统计学、电子工程和系统科学以及经济学等领域。arXiv.org现在在八个学科领域中拥有超过200万篇学术文章。据平台统计,2020年,物理学(包括凝聚态物理、高能物理、天体物理等)依然占据平台投稿数的半壁江山,数学和计算机分割余下的一半,金融等其他领域占比微乎其微。

20220720427267.png

*截止20211月统计数据

 

arXiv为研究人员提供广泛的服务:文章提交、编纂、制作、检索、搜索和发现、面向人类读者的网络分发和面向机器的API访问,以及内容策划和保存。对开放性、协作性和学术性的强调为arXiv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arXiv将平台的运营、编辑和管理转移到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现在arXiv主要依靠康奈尔大学、西蒙斯基金会和个人捐助者资助而运转。

 

注册

arXiv平台使用邮箱作为注册用户名,对研究者来说邮箱用学校或者科研单位的后缀,如.edu或.ac,来表明学者身份;如果只能用非科研机构的个人邮箱,则需要有一个背书(endorser)的过程,即需要联系一位在arXiv的相应领域内已发布过多篇论文的学者,让他来认可你的专业背景。注册信息填写完毕后,你的注册邮箱会接受到一个验证码,填入后就成功注册了。

20220720561941.png

20220720834864.png

20220720437405.png

图片来源:arXiv.org

 

提交论文

注册完成后就可以将论文预印本提交到ArXiv.org上了,只需要按提示一步步操作即可。

首先是一系列信息确认和授权工作。arXiv有六种不同的授权方式,其中提供4种遵循CC版权协议的授权方式供作者选择。

20220720838719.png

图片来源:arXiv.org

 

ArXiv可以接收(La)TeX, AMS(La)TeX, PDFLaTeX文档;PDF文档;PostScript和HTML with JPEG/PNG/GIF images几种格式的文件。不包括.doc格式的文件,并且文件名需要是英文或数字。如果使用LaTex编写论文的作者要注意,需要提交LaTex源文件、与源文件同名的.bbl格式引文文件,需要上传图片的话最好一幅一幅单独上传。ArXiv也不接受扫描版的文件。

20220720861109.png

图片来源:arXiv.org

 

提交成功之后,可以预览编译的结果,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提交,之后会收到邮件提醒,一般一两天之内arxiv.org上就可以显示了。

6-8.png

图片来源:arXiv.org

 

检索

arXiv.org提供多种检索模式,搜索和筛选都非常方便可以通过学科领域、论文题目、作者、摘要、期刊名称、DOI、OSID等多种条件检索需要的文献,在库的文献还包括了很多已经被NIPS,AAAI等等行业顶级会议接受的会议论文。所有这些文章都可以直接免费下载pdf原文。

值得注意的是,直接点击标题下方感兴趣的作者名字,所有他发表过的文章都会被列出来,完全不用担心其他搜索引擎中常常发生的同名同姓作者的麻烦

20220720498535.png

图片来源:arXiv.org

20220720685637.png

图片来源:arXiv.org

20220720235301.png

图片来源:arXiv.org

 

版权

arXiv基本上遵循CC版权声明,也就是你可以自由分享,自由改动但是你必须提供按原作者指定方式的署名并且同样遵循CC协议这极大地鼓励了科研领域知识的分享。并且CC署名授权并不排斥作品的商业使用,因此arXiv上的某些文章也可以被用于商业用途

如果文章作者希望同时在一些期刊或出版社发表的话,就可能存在潜在的协议冲突。就是说arXiv和学术期刊出版商的版权政策可能存在抵触。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很多科研工作者仍然认为,他们的论文被一些公认的商业刊物发表是传播其影响力的最有效途径。但是,在一篇作品发表之前,出版商会要求作者同意并签署他们制定的版权转让协议这些协议囊括了尽可能多的作者拥有的版权,并且很多都被要求享有独家权力,这有可能和arXiv的做法相抵触,无论你是在文章发表以前还是以后,要想也在arXiv上发布,必须考虑这些法律问题。

好在arXiv倡导的这种自由分享的精神逐渐形成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出版商逐渐接受了和自由分享共存的价值观。已经有部分出版商在他们的版权协议中支持或不反对作者也提交其文章到arXiv。

 

目标

arXiv 的学术交流模式非常明显的是“学者自治”。因为科研工作者是学术文章的著作权拥有者,他们有权力决定自己作品的命运。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应该更加善于运用国内外的预印本平台,更加优先使用中文预印本平台,让科研成果能第一时间实现全球共享,也让知识产权能保留在中国。

可以预见,以arXiv为代表的预印本平台,将有效提升知识分享的广度与速度,而知识的分享将会极大地促进人类进步,科学研究本身更是需要深度交流。

访谈视频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