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制更迭看肯尼亚教育体制的发展变化
教育体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依托,既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框架和方向,又对教育事业发展起着推动或阻碍作用。学制是教育体制的一部分,在肯尼亚教育史中,教育经历了从4-4-2-4学制、4-4-4学制、7-4-2-3学制、8-4-4学制到2-6-3-3-3学制的演进,体现了肯尼亚教育从殖民地教育走向教育自决,进而走向自我完善的历程,学制的演进对肯尼亚教育体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殖民统治时期:具有殖民色彩的现代教育体制初步建立
(一)4-4-2-4学制
19世纪初,传教士踏上了肯尼亚大陆,打破了肯尼亚原本意义上的教育,出现了大批的教会学校,最早面向非洲人的教会学校是1905年基督教传教团所办的马塞诺学校。在当时,教会实际上就是学校,传教士在进行神学教育、传播福音、征服和重塑肯尼亚人灵魂的同时,亦向学生传授欧洲语言和实用的基本知识,为肯尼亚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95年,英国宣布肯尼亚为英属东非保护地。1920年,英国将东非保护地改名为肯尼亚直辖殖民地,殖民政府强行在肯尼亚推广宗主国的语言,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殖民政府的帮助下求得一份工作,英式教育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在肯尼亚大陆上扎了根[2]。但是最初的英国殖民者只对政治经济事务感兴趣,完全不愿意参与任何教育活动,对教育事业的拨款更是微乎其微,直到1909年《东非保护地教育报告》指出,在肯尼亚雇佣亚裔劳动力的费用越来越昂贵,迫使殖民者考虑给肯尼亚黑人提供技术培训。政府一方面开始与教会学校合作,教会学校只要满足政府的工业培训要求就能获得相应的资助,为了获得政府的支持,教会学校加大了对人们农业和技术方面的实业培训;另一方面建立技术教育和普通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政府教育,并且去除课程教学中的宗教教条。在这样一种趋势下,肯尼亚逐渐形成了最初的以实业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4-4-2-4学制,即初小4年(学前教育2年+小学1~2年级),高小4年(小学3~6年级),初中2年,高中4年。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殖民政府对肯尼亚的殖民统治,使肯尼亚的教育带有严重的殖民主义色彩,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内容的传播都是为殖民政府的需要而服务的,并没有真正把非洲的教育问题和非洲的传统文化与非洲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殖民者的文明就这样不断地冲击着肯尼亚土著居民。[3]
(二)4-4-4学制
二战期间,肯尼亚的小学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战争结束后,由于那些被派遣到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执行任务的肯尼亚士兵在与其他殖民地的士兵接触中增长了阅历和见识,认识到教育和智慧的力量,他们带着一些新的思想重新回到肯尼亚,鼓舞人们重视知识教育。但在当时的课程结构中,技术教育占据了主要部分,这就使得肯尼亚人民开始对教育的功能心存怀疑,再加上学费贵、患病等因素,肯尼亚的辍学率在二战后迅速增加。且殖民时期的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和不平等现象,如白人和印度人的孩子可以进入学校接受优质的知识教育,而大部分肯尼亚黑人的孩子却只能接受实业教育;学校中男生的入学率高于女生;城市学生的入学率高于农村等。要消除这些不平等就必须重新分配教育资源。[4]
1952年,殖民政府实行《比彻教育报告》,将4-4-2-4学制转变为4-4-4学制,即小学教育4年、中间教育4年、中等教育4年。学生经过4年的小学教育后需通过竞争性入学考试(Competitive Entrance Examination)方可接受中间教育;中间学校的课程除了英语和数学外,还有农业、持家等职业技术类课程;中等教育学校设有小型混合农场,学生在学校农场学习种植,学校还强调土壤肥力、轮作、土壤侵蚀等方面的教学。总之,4-4-4学制仍以实业教育为主,目的是满足殖民政府的需要。为降低辍学率,殖民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改善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扩大中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增加对非洲人的教育经费、使用本土语言教学等。但这些措施在肯尼亚收效甚微,因为殖民政府没有把肯尼亚人民真正的教育需求要放在首位,教育具有一定的殖民主义色彩,从而引发了茅茅运动,加快了肯尼亚独立的步伐。
二、独立到20世纪末:国家教育体制本土化的积极探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美苏争霸间接地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使“非殖民化”运动的浪潮开始席卷整个东非地区,独立与民主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言词。与此同时,泛非主义运动的中心也逐渐由欧美地区转向非洲大陆,在肯雅塔、尼雷尔、亚伯拉罕斯等一批优秀的泛非主义领导人的组织和领导下,非洲大多数国家逐渐走向了独立,走上了政治自治、经济自由、教育自决的道路。
(一)7-4-2-3学制
1963年12月,肯尼亚结束了殖民统治,翻开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新篇章。肯尼亚人民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迅速发展的民族主义运动的一项核心要求就是为非洲人提供更广泛的教育机会,消除殖民期间的教育不平等现象,普及知识教育。肯尼亚政府也认识到,受英国殖民地的影响,独立前绝大多数肯尼亚人民被剥夺了接受知识教育的权利,独立后人民都希望建立更多的学校,扩大受教育权利,这种愿望与政府发展理念不谋而合。独立后的非洲,几乎当选的政治家和选举宣言都号召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更低廉的教育,普及小学教育,共同营造充满非洲情怀的文化氛围。政府将教育视为国力的象征,因此,独立后的肯尼亚采取了教育扩张政策,希望能够用知识教育培养一批社会精英,为肯尼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5]。1964年的《奥民德委员会报告》(Ominde Commission Report)给肯尼亚教育领域带来了重大变革,该报告提出用以考试为中心的7-4-2-3学制取代原来的4-4-4学制,给独立后的教育发展带来希望,同时开启了肯尼亚教育本土化的积极探索。
7-4-2-3学制总体上满足大众对知识教育的需求,废除初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改革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该学制分为4段,即小学7年、初中4年、高中2年、大学3年。学生初中毕业前需要参加初等教育证书(CPE)考试,顺利通过考试的学生方可进入高中学习。高中的最后一年全国也实施相应的毕业考试,考试合格后发放相应的毕业证书。独立后的肯尼亚迅速实行现代化政策,其结果使得肯尼亚从共同习俗的世界变为以身份和学历为价值的学校化社会,加速了升学热,在肯尼亚国父——乔莫·肯雅塔(Jomo Kenyatta)的带领下,肯尼亚的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了“市场筹资模式”,获得了一定发展。
(二)8-4-4学制
1974年,肯尼亚政府提出取消贫困地区小学1~4年级的学费,为其提供免费的教育,使得入学人数一时激增,但是当1974年入学的学生到5年级需要交学费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辍学,对于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来说,学费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入学障碍。1978年,乔莫·肯雅塔去世,丹尼尔·阿拉普(Daniel Arap)接任肯尼亚总统后,实行第二轮免费的小学教育计划,通过社区和家长捐款等方式为教育事业筹集资金。此后入学人数越来越多,进而导致许多学校出现教室和教学设施资源不足[6]。总而言之,在独立后的前20年,高入学率和高辍学率为肯尼亚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且几十年的教育扩张造成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严重不匹配,尤其是中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肯尼亚失业委员会指出,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7-4-2-3学制下的课程设置过于学术化,使学生逐渐丧失了走向社会的生活技能。1976年,《迦特奇报告》(The Gathachi Report)和《麦凯报告》(The Mackey Report)再次将失业问题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顶端,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981年发布的《麦凯委员会报告》建议延长初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在肯尼亚的整个教育系统中加入职业技术教育,增加课程的实用性,从而缓解失业率过高、技术型人才短缺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旨在开发学生就业或创业潜力的8-4-4学制出台,即小学8年,中学4年,大学4年。在该学制下,小学教育面向6~13岁的学生,开设斯瓦西里语、科学常识、农业、商务、数学、地理、历史、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学生小学毕业后参加全国考试,合格者发放“肯尼亚初等教育证书”(KCPE)[7];中学教育面向14~17岁孩子,分为两个阶段,每一阶段为期两年,学生在中学的第二年参加肯尼亚初中预备考试;在中学四年级结束时,学生参加肯尼亚国家考试委员会举办的考试,通过考试后获得肯尼亚中等教育证书(KCSE)。毕业生除了获得毕业证书外,学校还会给每位学生发一份反映学生能力和性格发展的鉴定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肯尼亚的高等教育包括普通大学提供的教育,国家工学院、师范学院、医学院校和其他三级职业技术教育机构提供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高等教育的教学语言是英语。
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为了使教育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统一,政府规定在小学的最后两年必须进行技术教育, 中学必须开设职业教育课。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每所学校都将修建一所实验室或开办一所小型工厂,学校课程进一步面向实际,加强实践技能,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谋生手段。肯尼亚还设有成人教育司,目的是在成人和青年中扫除文盲和推广斯瓦西里语[8]。在特殊教育方面,政府一般采取和非政府组织合作的方式,加强对残障人士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在教师教育方面,肯尼亚政府通过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加强教师培训、改善教师待遇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教师本土化进程,提高肯尼亚的教学质量,逐渐培养出一批“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的本土教师。
总而言之,8-4-4学制的主要目标是使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更一致,不断推进教育本土化,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三、21世纪以来:教育全球化影响下的肯尼亚教育体制再调整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的发展,肯尼亚需要不断地面对新的挑战,在学制的演变中,肯尼亚政府一直努力使教育具有民族视野、充分体现民主化、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2030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确保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和学习成果,确保教育和学习的适应发展,振兴非洲的教育事业。在新时代发展的推动下,2003年初,肯尼亚政府决定再次实行免费的小学义务教育政策,此项政策大幅增加了学生的数量,进而引起了教师、教室、学校经费需求的增加,当时学校经费主要来源于社区,这就增加了社区的负担,从而引起了社区的强烈不满,强烈建议改革教育体制。同时,8-4-4学制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忽视学生兴趣、课程压力大、辍学率增加等。一些初中毕业的学生踏入社会后不能依靠自身的能力去寻求一份满意的工作,从而在社会上慢慢的染上了一些社交恶习,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9]。因此,在全球化浪潮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下,肯尼亚政府再次调整本国的教育体制,制定了2-6-3-3-3学制。该学制是典型的欧美学制,也是目前世界各国通用的学制;既体现了欧洲殖民者对肯尼亚的影响,又体现了肯尼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面向未来,积极推进非洲《2063年议程》的实施。
2017年,肯尼亚政府决定在470所学校试行2-6-3-3-3学制,即学前教育2年,小学教育6年,初中教育3年,高中教育3年,大学教育3年。具体而言,其一,3~6岁的儿童在上小学前,需先接受1~2年的学前教育,通过与父母和整个社会的正式和非正式互动促进全面发展。在此阶段,学校主要向儿童传授一些道德性知识和生活技能,注重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其二,在6年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学生小学毕业前要参加肯尼亚初级教育考试,考生要考五门课程:斯瓦西里语、英语、农业与科学、数学、社会研究,考试及格后方可进入初中学习。其三,初中教育从12岁开始,持续3年。然而由于小学入学延迟和学校水平有限,许多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接受初中教育的时间较晚。此外,学生们还被要求学习1~2门选修课程,以满足他们的职业选择和兴趣。此时教师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使其为接受高等教育做准备。其四,高中教育将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科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专注于自己的学习领域。其五,学生高中毕业后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加入职业培训中心或进入大学继续学习。
2-6-3-3-3学制以技术教育为基础,学生不用参加试卷考试,只需要通过持续评估测试获得相应技能评估。专家认为该学制能促进学生准确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特殊教育也被纳入相应课程体系当中。总体而言,2-6-3-3-3学制采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肯尼亚的教育体制更加系统化、人性化,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肯尼亚政府在2019年全面推行该学制。
参考文献:
[1]世界数据图册.肯尼亚[EB/OL].https://cn.knoema.com/atlas/肯尼亚,2019-02-25.
[2]高晋元.列国志·肯尼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76-81.
[3]万秀兰.肯尼亚高等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7.
[4]JERRY B O. Secondary Schools and Elites in Keny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tudents in 1961 and 1968[J].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1972,16(1):44-43.
[5]蓝建.独立时期肯尼亚政府的教育观[J].外国教育研究,1995,22(1):48-50.
[6]ANTHONY S. Universalising Primary Education in Kenya: the Elusive Goal[J].Comparative Education,2009,45(2): 233–250.
[7]韩延明.肯尼亚教育发展与改革[J].外国教育资料,1994(6):72-75.
[8]孙小丽.肯尼亚的高等教育改革[J].西亚非洲,2008(5):75-78.
[9]EMMIT B E. “Secondary Education, Unemployment, and Crime in Kenya[J].The Journal of Modern African Studies, 1975,13(1):55-66.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现代远程教育使越来越多的人实现终身学习目标
中国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最近在一次考察中发现,广州海州社区中的老大妈已开始通过网络学习煲汤。远程教育已走出教室,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查看详情]
慕课平台建设的“官”“民”之思
慕课建设标准尚未达成共识、核心专业必修课等慕课课程的跨校应用模式有待探索、市场化运作后的知识产权问题等,都是当前和未来慕课平台建设过程中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查看详情]
教育部:到2020年实现一流课程“双万计划”
2月6日上午,2018全国高教处长会议在南京举行。会议提出,2018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围绕“十落实”开展工作,其中,在2017年认定490门国家级线上课程的基础上,到2020年计划认定1... [查看详情]
把名师"请"到山里来 山里娃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甘肃土山多,但很多属于秃山。行进在群山之间,隐现在眼里的是连绵不绝似乎无穷无尽的黄土包。通过远程教育这一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把外面的名师“请”到山里来,山里的娃娃也享... [查看详情]
“牛娃”太多,教学大纲不够用了:课外辅导班“圈”走了啥?
这是一个制造奇迹的时代,只要能够吸引到足够的目光,大量的资金就会迅速聚集。持续迅猛发展的教育行业亦如此,在资本的助力下越来越光鲜。资本投入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作用毋庸置疑...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