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介明:哪个国家的教育家把学生释放出来,将来哪个国家就有地位
1999年香港开始比较全面的教育改革,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研究教育的外部,而不是教育的内部。下面就是大概用15分钟的时间,把我15年的学
1999年香港开始比较全面的教育改革,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研究教育的外部,而不是教育的内部。下面就是大概用15分钟的时间,把我15年的学习经历给大家报告一下。
现在全球都在教育改革,几乎没有国家不说教育改革,但是教育改革的意义在不同的地区、国家,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刚才Naisbitt先生说的有一点我很赞同,教育改革是改革,不是改进。改进就是将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做得好一点,多一点。改革是要把教育完全的从另外一种方法去看,另外的方式去办。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分析。
现在在全世界来说,因为2009年PISA之后,全世界有一个互相学习基础教育的动向,这个动向影响很大,所有的国家都在看,但是其中在PISA领头的三个城市,上海、香港、新加坡各方面引起了很多的注意。
我就分析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教育改革的关键是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变了,到底变成什么?我说一下我的看法,当然15分钟不能介绍我全面的认识。第二是微观的回到中国的学习,中国的学习两个字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最近10年、15年里面,学习科学发展得很快,有脑科学的,认知心理学的,还有各方面的,加上评估、技术等。这些研究的结果怎么样能够指导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很重要的。
全世界对教育的发展,上世纪60到70年代主要是教育规划,是系统规划。入学率,结构,内部效益,外部效益等,就是我们一般说的教育规划;80年代整整十年,重心降下来了,很多人觉得学生入学了,但是在学校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更重要了,有一段时间叫做学校的研究很快变成了学校管理的研究,现在回过头来看不完全是一回事。一直到最近这30年左右,重心又降下来了,降到了学生学习。
但是有些国家降不下来,有一些还停留在系统规划,有一些还停留在学校,但是主要的是英国和美国,就停留在教师,以为管好教师学生就学得好,有一种生产模式,好像是生产程序,学校好像是工厂,教师是生产者,生产者好了产品一定好,是这样的一种想法,和中国的想法很不一样。
我们现在的学校不是历史以来就有的,在西方来说觉得现代的学校系统,是在19世纪中期,有人说1870年英国第一个教育法才开始的。
看下照片,这个地方现在还在,在美国麻省一个村子里,那里的人过着1836年的生活,左边照片是他们的生活,右边的照片是学校的现状,我扮演学生到那里听课,我问他们为什么到这里学习,老师说他们要到波士顿打工,要到这里学读写算。这就是西方传导全世界基本的模型,范式,知识与技能,这个作为教育的全部。
PISA之后的四年里面我参加了很多次美国的一些关于教育改革的讨论,他们觉得你们的教育很丰富,有很多的事情,但是我们的教育还没有搞好,基本就是读写科学,数学,我们这个还没有搞好,所以谈不上其他的。
二十一世纪说技能,美国政府给了很多钱制造伙伴关系,以前美国的学校2点半就放学了,现在还有很多的课后活动,老师不能教,因为工会不允许他们教,有很多的活动,最近这几年又演变了,异化了,课后的活动很大部分变成了补习,有点走中国的路了。因为学校很紧张,州政府要抓学生的成绩,要抓老师的业绩。
工业社会应该是经济话语,物体是制造能力资源,把人变成人类资源,中国人才两个字好像会宽一点,但是我认为人和人才还不完全是一回事,这个就不讨论了。
从社会来说,是为了经济增长,国际竞争力,个人来说就是为了就业,大概是这样的话语,这个话语在世界从政府来说很少有打破的,就是为什么发展教育,为了推动经济,我们的下一步就是经济发展。
但是现在在很多的国家,特别是新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国家,很明显的经济发展是很必要的,经济发展之外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发展,这是西方的教育观念里面往往看不到的,因为开始就不是这样,但是说原来的工业革命以前是怎样的呢,中国来说也不是没有教育,中国所谓的教育就是科举,科举是为了挑选官员,但是科举的特点虽然是精英,但特点是要完人,要全面发展的人。
伊斯兰国家所有的清真寺旁边一定有一个宗教学校,以前是教古兰经,现在也教数学。以前的印度,现在缅甸、泰国有很多宗教学校,家里没有钱的小孩子就进入这样的学校,也是完人的全面发展,现在也开始教数学、科学、英文。
但是,全面的发展是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现代教育发展比较快的是英国,英国在这之前不是没有学校,是工学,因为当时英国是大帝国,官员到全世界各地,下一代就好像是大家想办法,集中力量起来把这些新一代的也变成新的精英,就叫工学。
现在英国的技术学校、独立学校都是这样的模式。美国、澳大利亚的所谓私立学校大概也是这样的,上午上学,下午是课外活动,社会服务,都是从培养人的角度。
经济话语现在遇到挑战了,社会变了,生产模式变了,现在是产量少,品种多,量身定做。工作单位以前是金字塔,分工合作,每个人做一个小部分,合起来是复杂的产品,然后大规模的生产。现在不是这种情况了,因为是对口的,是小产量的,都是要品种很多的,所以变成了一站式的。
工作形态比较重成果,轻步骤,重人性,轻规章。个人的前途也不一样了,对口就业嘛,我不知道内地,比如北京怎样,在我调查过的很多大城市学用错配是主流,就是学的和干的不一样,转工转行是常态。
英国在2006年有一个匡算,一个15岁以上的英国公民,一生大概要经历13份工。当时我不相信,美国同一年的推算,是人的一生要经过10.5份工。2002年还有另外一个匡算,每个公民一生要经历4.2种行业。
终生受用吗?一个学历的价值很快就贬值。
一劳永逸吗?要不断创新。现在很多大学生最好的不是就业,而是创业。现在单位也比较不稳定了,会给别人吞并,会消亡。
一技傍身有用吗?小时候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也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要怎么办,我认为要转为学习话语,国家兴亡,在于全民素质优质教育,社会建设在于社会流动,普及教育,个人的前途在于拥抱变更,不断学习。
教育改革在于返璞归真以学习为主,我们现在的教育基本是学历为主。
什么叫学习。学习是个人主动的建构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学习是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因为使用而产生的,用中学。学习是在群体中最有效。
这些基本的原理假如能够科学的发现,移植到学校里面发生的,也许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改革的一个方面。
工业社会是把人塑造成某各行业的从业员,后工业社会是把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是相反的,工业社会是把人变成某个行业里面的某个职位,后工业是把人释放出来,不然应付不了将来多变难测的未来。
教育改革任重道远,中国方向概念是领先,大家认为美国的好,英国的好,其实我们的理念是很先进的,但是我们有很多的制肘。
我说现在就等于说一个动物园,在山林里面的动物园,动物都关在笼子里,忽然失火了,怎么办?是先教每个人出去摄食吗?应该是先把他们放出来,哪个国家的教育家把学生释放出来,将来这个国家在国际上就有地位。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国家公费出国留学工作重大改革回顾
2016年是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CSC)正式获国家批准成立的20周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简称留学基金委)的宗旨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 [查看详情]
怎样看待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下)
在2016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里,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查看详情]
大学强则国家强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大学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先导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