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建:大学与经济增长
一、全球大学峰会概况 2013年5月28日至30日,第六届全球大学峰会(Global University Summit)在英国伦敦召开,峰会由英国华威大学
一、全球大学峰会概况
2013年5月28日至30日,第六届全球大学峰会(Global University Summit)在英国伦敦召开,峰会由英国华威大学主办。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纽约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意大利威尼斯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中国香港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印度德里大学、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等高校的校长,英国商务创新与技能部部长、伦敦市长、俄罗斯驻英国大使等政府官员,谷歌、思科、英国石油等企业的代表,英国银行等金融界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代表,英国产界联盟、英国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等产业和教育机构代表以及英国学生联合会候任主席等共55位代表在此次峰会上发表了讲演。
全球大学峰会最初名为八国集团大学峰会(G8 University Summit)。第一届峰会于2008年6月29日至7月1日在日本北海道札幌市举行,峰会主题为“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出席首届峰会的大学校长(the Presidents,Rectors, Chancellors,Vice-Chancellors)来自G8国家的27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国大学和非G8成员国的7所大学校长也受邀出席了首届大学峰会;第二届八国集团大学峰会于2009年在意大利都灵举办,峰会主题为“为了可持续和负责任发展的教育和研究”(Education and Research for Sustainable and Responsible Development);第三届八国集团大学峰会于201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峰会主题为“大学与社会:为了可持续的未来而转型” (Universities and Communities:Transition to a Sustainable Future);第四届八国集团大学峰会正式易名为全球大学峰会,于2011年4月5日至7日在法国巴黎举办,峰会主题为“可持续发展与知识社会:大学在 21世纪如何建构与合作?”(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Knowledge Society:What Structuring and Cooperation for Universities in the 21st Century?)。第五届全球大学峰会于2012年4月29日至5月1日在美国芝加哥举办,峰会主题为“在全球社会中培养人才以推动创新” (Developing Talent to Drive Innovation in a Global Society)。
全球大学峰会(八国集团大学峰会)的举办往往先于同年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和二十国集团峰会)。自第一届全球大学峰会召开以来,每届大学峰会都会形成峰会宣言,以向出席同年的八国集团峰会(和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各国领导人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
二、2013年全球大学峰会主要议题
2013 年全球大学峰会重点探讨了“大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强调了大学作为经济增长助推器的作用,分析了助推大学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现象,讨论了大学如何对企业需求做出回应以及未来跨国教育的发展,峰会还展望了2025年的大学以及变化后的大学之作用。本届峰会官网(www.gus2013.org)在峰会召开之前即预先发布了题为“大学与经济增长”的峰会报告(Pre-summit report),系统阐述了本届峰会的各项议题,并在峰会结束之际按照惯例发布了峰会宣言,即《2013年全球大学峰会致八国集团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the 2013 Global Universities Summit to the G8)。本文根据峰会报告及峰会官方网站对本届峰会议题作一简要介绍,并将峰会致八国集团之宣言作为附录。
(一)大学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在许多国家,由于政府对公立大学的大部分教育费用给予补贴,因此,大学的“经济身份”往往被低估。其实,大学对于地方经济的贡献首先在于它们作为“雇主”为学校所在地方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例如,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就提供了3.4万多个就业岗位,其中55%的工作人员为非直接雇员。华威大学校长奈杰尔·斯里夫特(Nigel Thrift)教授清晰地归纳了大学让区域经济或更大范围内经济受益的四个方面:第一,华威大学是所在地区的最大雇主,本身就有近5000名员工;第二,学生是巨大的消费群体,而且学生通过租房支持着地方的房屋租赁市场;第三,大学在不断维持和建设着它们的校园;第四,大学的研究与开发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如成立于1980年的华威制造业集团(Warwick Manufacturing Group)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帮助制造商提升了技术,并为学校的研究成果直接投入市场提供了最便捷的渠道。
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公共政策系的教授费尔德曼(Maryann Feldman)与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公共政策学院的助理教授布莱茨尼茨(Shiri Breznitz)认为,大学与一般经济组织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的影响范围更为广泛,时间更为持久。“首先,大学的基本使命是教学和增强人力资本,这或许是大学的最大影响……其次,大学通过研究以及随后的知识转移与技术商品化而产生长久的影响,从而通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新的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学已经成为全球化经济模式的开拓者,尽管这一事实往往并未得到认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获得成功的可持续创新驱动下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利益相关方的‘研究三角区’——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创新型国家期待着更高的大学毕业生的比率。就平均而言,在高度创新国家,大学毕业生占全部人口的比率为37%;中度创新国家的这一比率为31%,而在低度创新国家,这一比率仅为26%。
(二)全球视野中变革的世界学术秩序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世界财富已不再仅仅集中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强国,随着亚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的增长及其消费能力的提高,这些地区的政治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大学的研究同样呈现出这样的发展趋势。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①2013年的《建设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韩国之全球研究和创新的全球影响力研究》报告表明,40年前编入汤森路透索引的研究出版物中,有2/3出版物的作者来自G7成员国,而现在这一比例已降为1/2。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归于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韩国(BRICK)的学术发展,这些国家的刊物引用影响力在1981年到2011年的30年间得到迅猛提升,已接近世界平均值。
新兴经济体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意味着学术研究可以获得更多的资助,而这又有助于促进这些国家创新发展,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事实表明,“对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的投资培养了一个国家的知识能力(knowledge capacity),而这种能力能够很好地运用发现和创新来创造经济财富,并有潜力让国家的卫生、文化和生活质量同时受益……金砖国家代表着全球经济和研究图景中最显著的增长性影响”,《建设金砖国家》报告如是说。新兴经济体对研究的重视首先表现在对研发经费的投入比例大幅上升上。欧盟目前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的比例为2%,中国正在赶上这一比例,韩国则已经接近其GDP的4%。虽然巴西和印度的研发经费尚未达到较高的比例,但其研发经费投入的增加至少与其快速的经济发展成正比。新兴经济体正在不断探索研究与发展的关系,试图以最快的速度赶上并超越发达国家。
汤森路透集团院校调研项目经理普拉特(Simon Pratt)在峰会期间介绍说,新兴经济体非常重视利用学术研究推动经济增长。比如,中国的学者不必为自己的研究支付专利费用,这与西方国家在政策上有显著不同。仅在2010年,中国和韩国提交的专利申请量就占到了金砖国家总量的84%,两国专利申请也大幅推动了全球专利申请量的增长。但需要指出的是,亚洲大学特别关注能够迅速实现商业化的学科领域,例如,能在几年内迅速投放市场的纳米技术就得到一些国家如中国学术界的特别关注,但在其他一些国家,人们则认为应该更看重研究工作自身的固有价值。普拉特指出:“科学研究(在西方的许多大学)是以理论为基础的,它们可能具有的经济利益要到20年之后才得以呈现,就像天体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那样。”
(三)利用现代技术促进教育发展
早在五年前,一项针对289位大学校长和企业总裁的调查就表明,“为了吸引企业成为合作伙伴,教育机构需要表明其对于高级技术(advanced technologies)的追求”,因为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越来越具有选择性。例如,石油巨头壳牌(Royal Dutch Shell)在选择大学进行合作时,主要选择那些拥有壳牌尚未进行过投资的先进技术的大学。壳牌的一位高管说:“重要的是问你自己:大学研究中心是否能够比我们做得更好或不同于我们所做的。”
同样,学生也在寻求那些拥有先进技术以帮助他们在学业上发展得更好,同时又能够使他们以一种更灵活方式进行学习的大学。一家咨询公司的管理经理阿诺德(Claire Arnold)这样认为:大学必须为16、17岁的学生考虑他们从继续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路径,以及教育计划的实施是否足够灵活到能够适应学生的需要。许多大学都是在学校中授课,但大多数企业则在思考着不同的运行渠道和模式。
谷歌地理空间技术主管帕森斯(Ed Parsons)指出,网络正在以改变其他产业的相同方式改变着大学,那种“坐在一个大厅中听老师讲课”的时代正在接近尾声。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MOOCs)的出现正是这种网络革命的显著证明,且这种开放课程甚至还可以提供在线辩论的平台,对教育产业(education industry)产生着某种令人振奋的影响。峰会报告以斯坦福大学教授特龙(Sebastian Thrun)于2011年在网上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为例(全球已有16万学生修读了这一课程),说明网络革命的意义。特龙教授很快与他人创建了网络课程平台Udacity,并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Udacity自此展开了与微软等大型企业及圣何塞州立大学等大学的合作,一起开设公开课程。 “如果学生都能免费接触到最好大学的最优秀教师,那么从事教学的大学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谷歌也开发了一门公开课程,教授学习者如何更为熟练地使用搜索引擎。由于企业更清楚应该向未来的求职者教授哪些东西,因此,企业界更易于与大学和学者合作开发MOOCs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尽管一些大学对 MOOCs运动持怀疑态度,但还有一些大学把MOOCs称为高等教育的‘点对点共享服务时刻’(Napster moment)。”
(四)企业界的需求与2025年的大学
企业界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技能人才的短缺。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在2013年1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美国、巴西、摩洛哥、沙特阿拉伯等9个国家的约 43%的雇主都认为他们无法雇佣到拥有所需入职技能的员工。该报告指出:“这一问题不可能是一个短期问题,事实上它可能会越来越糟糕。研究报告估计,到 2020年,全球将有8500万高等技能和中等技能员工的短缺……显而易见,雇主们需要与教育机构合作从而使学生习得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功所必需的技能。”麦肯锡公司认为,学生、教育机构和雇主们生活在“平行的宇宙”中,对所有的事情都持不同的看法,因此最成功的计划应该是“教育供应者和雇主们积极地进入对方的世界”,雇主们应该帮助教育机构设计课程并向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把一半的时间花在工作现场。
大学回应企业界需求的重要做法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校长亚历山大(Dame Helen Alexander)认为,大学和企业需要努力合作来加强关系,但“你很难一夜就将此事做好”。由于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发生,即企业希望朝一个方向开展研究,而大学却是另一个方向,因此,“作为一个长期合作伙伴,你必须很愿意融入对方。” 南安普顿大学与劳氏船级社(Lloyd’s Register)在海洋技术和研究园区方面有价值1.6亿英镑的合作,以保证公司的全球技术中心的有效运行。这需要300位学者为企业和政府工作,因为舰船设计专家和海洋学家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的海洋问题。这些对于劳氏船级社的业务开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信息。英国大学与科学大臣威利茨(David Willetts)对这一合作表示:“企业界和大学应该在进行合作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希望看到更多这样合作的例子。”当然, “企业与大学的最佳合作事关真正的伙伴关系。然而,发展这些伙伴关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细致地予以培育”,亚历山大校长如是说。
峰会报告显示,尤其在企业界和学生看来,2025年的大学之作用必将发生变化,因为变革的速度已经让人们很难准确预测十年以后的大学会是怎样的。而“就业”则是学生们所关心的重要议题,因而此前刚结束的由世界各国大学生领袖出席的华威学生峰会(Warwick Student Summit)希望企业界和雇主们加强领导它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