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利: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国际化进程
2013年9月21~22日,2013花城教育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此次论坛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指导,广州医科大学主办,主题是“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邀请京、津、沪、渝、穗五个中心城市的政府官员和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对主题进行深入研论,为中心城市特别是广州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出谋献策。为更好传播会议成果,推动城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本刊以“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为主题,特辟2013花城教育发展论坛专题,刊登大会嘉宾精彩发言。
广州素有“花城”美誉,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更是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在这个充满历史厚重感与时代活力的城市共聚一堂,交流信息,展望未来,共同探讨中心城市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2011年,中国内地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 3167万人,毛入学率(当年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占当年18~22岁人口的比例)达到26.9%,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
如大家所知,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国先后实施了高等院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使得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作为这两项工程的延续和发展,2013年,中国启动了一个新的项目——“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一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中国高等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日益提高。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12-2013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位列46位和52位;在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500所研究型大学中,中国内地共有28所大学榜上有名,相比2011年增加了5所。虽然排名不能全面地反映大学的整体水平,但也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面对21世纪新技术革命提出的挑战,中国提出了今后10年的发展目标:坚持稳步发展和提高质量相结合,重点提高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培养人才作为第一职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争取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等院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二、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开展的工作
中国高等教育要发展,要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国际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能力建设的巨大推动力,肩负着促改革、促发展的历史重任。2010年7月,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其中特别对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在规划纲要的指引下,中国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双向留学、合作办学、中外人文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积极进展,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
(一)出国留学
中国的出国留学政策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2012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39.96万人,比2011年增长17.65%;2012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7%。大批青年出国留学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宝贵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对中国社会进步和民族素质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反哺作用。
(二)来华留学
2012 年,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总数已达32.83万人,比2011年增长了12.21%。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国际学生的数量及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他们可以向国内学生提供不同的文化视角,更可以“倒逼”大学改进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社会服务等工作。我们计划到2020年,实现来华留学规模达到50万人的目标。
(三)中外合作办学
中国政府一直大力支持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示范性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截至2013年1月,全国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1780个,其中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项目732个。已批准设立或筹备设立8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学,包括上海纽约大学、海口华南伦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温州肯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给我们带来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
(四)境外办学
高水平教育机构赴境外办学关系到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对促进世界各民族和谐相处具有积极意义。中国高校目前在境外共成立70个机构和项目,合作对象覆盖美国、英国、新加坡等14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的积极有益的探索。为了适应形势的快速发展变化,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设立了合作办学处,积极支持和帮助中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
三、对中心城市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建议
高等教育在提高城市的劳动力素质,提升城市的经济、科技综合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可以说是一个中心城市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我们鼓励和支持各国家中心城市和有关高校根据自身特点、优势和发展需求,借鉴各国中心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一是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促成国内外高校间的学分互认,为学生流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学生。二是加快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鼓励和支持教学科研人员广泛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等,加大从国外高水平大学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三是大力开展来华留学工作。配合落实“留学中国”计划,建设一批国际化品牌学科专业和课程,完善来华学习的软硬件条件,优化留学环境,增强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四是扎实推进“双向合作办学”。积极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有条件的高校可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及优势,积极开辟境外办学市场。五是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地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为促进中国教育发展,也为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开放,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2011 年12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扩大教育开放的目标任务,中国教育部与广州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建设亚太教育交流与合作广州机制框架协议》。本次广州(花城)教育发展论坛正是落实这一框架协议的重要一环。我衷心希望与会各方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增进了解、加强合作,为进一步推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