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贵:吸引美国学生来华留学的新途径
本文选自:《世界教育信息》杂志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世界教育信息》杂志编委郭玉贵教授供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
本文选自:《世界教育信息》杂志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世界教育信息》杂志编委郭玉贵教授供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经济的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呈现持续快速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华学习,中国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纯粹留学生输出国逐步转变为留学生输入国。据中国教育部消息,2012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9.9万人,同年各国来华留学生总数达 32.9万人,两者基本上已趋平衡。近年来,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美国,在其政府、企业界和教育界的鼓励和支持下,也掀起了一股迅猛的留学潮。目前,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美国学生第5大留学目的国。1995年~2012年的17年间,美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了17.7倍,到2009年已达24583人,而且在2008年就超越了日本,成为来华留学生的第二大生源国,仅次于韩国。
虽然整体上中国在留学生教育的输入和输出规模上已趋平衡,但在国别结构、类别结构与层次结构上仍处于不平衡状态。例如,2011-2012学年和2012-2013学年,中国前往美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分别高达194029 人和235597人,而同期美国来华留学生人数仅分别为23292人和24583人,前者分别是后者的8.3倍和9.6倍。此外,中国赴美留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攻读各级学位的学生,而美国来华攻读学位的留学生只占总人数的9%左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政府公布的统计中,均未被列入正规留学生行列的美国来华非学历留学生和被美国政府单独列为语言进修性质的短期来华留学生的比重竟然双双高达90%以上。
这种情况与中美两国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力,两国相互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的规模与广度,以及相对于快速增长的美国来华留学生的规模,是极不相称的。如果说近年来在中美两国的总体贸易格局上中国一直处于顺差,而在教育服务贸易领域,相对于中国学生赴美国留学绝大部分就读专业课程、力争拿学位的情况,美国来华留学教育的现状使美方赢取了巨大的顺差。这种情况如持续下去,将对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尤其是中国的国家利益大为不利。
根据调研,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破除三个主要障碍:语言问题、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问题、留学费用问题。
(一)语言问题
这个障碍可能是暂时的,在中美两国政府和美国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将会逐渐消除。近年来,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计划,把汉语明确列为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关键语言”,资助和培养汉语教学人员,使汉语学习在美国主流社会成为一种趋势。同时,中国政府也采取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满足美国民众学习汉语的需求。近年来,中方派遣了数百名志愿者教师赴美从事汉语教学和培训工作,编写和提供了大量汉语教材。落户美国的孔子学院在数量上居全球首位,达70多所。可以预见,经过中美两国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美国留学生到中国留学面临的语言障碍会逐步减小。
(二)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问题
调研表明,美国来华留学的非学历生和短期语言进修生的比重都高达90%以上。中国赴美留学生和美国来华留学生在类别结构与层次结构上极为突出的不平衡问题,相当程度上凸显了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问题。根据我们对国内20多所接收美国留学生相对较多的顶尖“985”院校和“211”院校大学的调研,美国的学历生和来华学习半年或以上的进修生选修的课程,基本上集中在汉语、经济与管理、文学、中医、中美关系等与中国文化及中国政治经济相关的具有明显目的性与功用性的学科。数据表明,没有一个美国留学生在中国大学的工科或理科专业学习。这说明,中国大学总体上缺少对美国学生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基础性、前沿性学科及新兴学科领域,中国大学更是缺少竞争力,与美国大学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大学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连带影响了美国大学对中国大学的学分互认进程,更减弱了美国学生来中国大学挣学分、拿学位的长期留学的动力。要改变这一局面,中国大学唯有奋发进取,发愤改革,尽快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才能早日清除这一障碍。
从长远来看,留学费用问题将是美国学生来中国留学的最主要障碍。在中国民众的想象中,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美国学生应该不存在因经济问题而无法出国留学的问题。遗憾的是,美国的现实恰恰相反。在美国,上大学的费用在1.5万美元到5.5万美元之间,全部由学生及其家庭来承担。近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大学学费迅猛上涨,使一般家庭的压力增大,更难于负担出国留学的费用,许多人没有得到学位或证书就离开学校。
在另一方面,美国法律又有规定,只要学生被大学录取,联邦教育部就有以补助、贷款等方式资助其上学的义务。不过,前提是学生必须进入经美国联邦教育部授权和认可的,且经认证机构认证合格的大学,以确保学生获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进入这些大学的学生就有资格申请联邦政府的各项助学金、奖学金和学生贷款,学分也能得到其他院校的承认,毕业后其文凭也能得到用人单位的承认。这一政策同样适用于在美国联邦教育部审核合格的外国大学中留学的美国学生。由此就导引出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中国大学如何利用美国政府的经费招收更多美国留学生,以及该政策的实行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经济、教育等的影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这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如果说“教育国际化”的浅层目标反映了传统的以教育制度复制与借鉴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的特征,那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不失时机地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吸引、分享、整合和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学生、师资、技术、资金等),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开放,应该是我们在知识经济时代推动“教育国际化”所追求的深层目标。
(一)利用美国政府的经费招收更多美国学生来华学习
迄今为止,中国国内吸引美国学生来华留学的举措基本上有两种:提供更多资助和降低入学标准。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今后4年内将派送10万美国学生来华留学的计划后,中国政府更是大幅度增加了美国来华留学生的奖学金额度和名额。而与此相对照的是,美国必须靠民间机构来筹款,政府不会为该计划出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了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中国是否将帮助美国政府“买单”?
笔者力求从提供更多奖学金和降低入学标准的思维惯式中摆脱出来,在制度层面上寻找突破口,探寻长远的解决办法,寻求中美两国合作的新的契合点。我们建议,通过允许和鼓励中国大学申请美国联邦教育部外国大学资质的方式,使美国留学生利用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的学生贷款支付其在中国的学杂费,从而使中国大学利用美国政府的经费招收更多的美国留学生。这样做,既能使中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也能达到中美两国互利互赢的目的。
(二)采用市场运作的模式,协助有意愿的中国大学申请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资质
经过我们对中美两国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研究、对美国留学生的调查以及对全球约500所各个国家或地区已获得美国联邦教育部资质的大学(包括香港两所大学在内)的调研,协助有意愿的中国大学申请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资质,既在法理上符合中美两国的有关法律,又在政策上符合中美两国政府的目标,而且在实践层面上反映了广大美国学生的真实需求,剩下的就是如何运作的问题。
鉴此,我们为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找到了一个多赢的突破口。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中国大学利用美国联邦政府的教育经费招收更多美国留学生的途径,迄今在国内尚鲜为人知。美国的这一政策对全球所有国家开放,这就为中国大学提供了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
因此,我们建议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认可下,设立专门机构,采用市场运作的模式,协助有条件和有意愿的中国大学申请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资证,并可在申请成功后代理其项目的运行、管理、培训、咨询及与美国联邦教育部的沟通。这种专业和高效的运作模式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和提高中国大学的国际声誉与经济效益,也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大学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三)与国际接轨,大幅度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收费标准
当前,我国高校针对外国来华留学生的学费标准相对过低,鉴此,我们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参照国际惯例,规范来华留学生的学费标准。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国家,他们均对外国留学生收取高于本国或本联盟成员国学生的学费。例如,美国各州立大学均对包括外国学生在内的外州学生收取高于本州学生一倍左右的学费;欧盟则规定,非欧盟国家的学生前往欧盟国家留学,须支付高于留学目的国学生的学费。有人可能认为提高学费会降低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积极性,情况恰恰相反,只要我们与此同时大幅度增加奖、助学金的名额和额度,将大部分增收的学费再反馈给留学生,这个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第二,调整收费标准,促使美国学生利用美国联邦政府助学贷款支付其在中国的留学费用。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更应大幅度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学费标准。因为美国学生在申请助学贷款时,美国联邦教育部先要审核其家庭经济状况并据此确定学生家庭能负担的部分。只有减去这个部分,才能确定学生获取助学贷款的额度。然而,根据我们的调研,中国大学制定的外国本科留学生的收费标准约4万元人民币(约6300美元)一年(包括学费、医疗、住宿费、伙食费等)。如按照这一标准,美国联邦教育部会认定绝大部分美国家庭没有资格获取助学贷款。事实上,北欧诸国就对出国留学的本国学生给予更高的资助。
第三,改变观念,正视留学生教育的经济属性。自从世界贸易组织把教育服务列入贸易范畴以后,即在世界范围内确认了留学生教育的经济属性,为留学生招生的市场运作方式确立了合法性与合理性的依据。既然是一种服务贸易,我们就要接受其属性并学会市场规则中的运作方式,这是不需回避的事实。然而,我们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属性和运作方式的认识还局限于学术交流领域。因此,不论是高校还是政府部门,都需要加强思想准备,具备更强的市场意识,掌握适应市场规则的方式和手段。事实上,留学生教育是教育与贸易的结合体,留学生在大学接受教育的过程属于教育范畴,必须按照教育的规律来进行,教育质量永远是吸引留学生的品牌力量。但是,留学生选择进入大学前的状态则是市场化的状态,大学是教育“产品”的提供者,学生则是购买教育“产品”的潜在客户,大学与留学生之间构成了市场要素。因此,具体到美国来华留学生的问题,我们必须摆脱惯性思维和做法,与国际接轨,参照国际惯例改革我们的留学生收费标准,这样做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叶扬波:美国高校招生和录取制度分析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招生制度,招生的自主权在各高校。各高校按照自己的条件和需要确定招生计划与录取标准。美国的大学可分为社区学院( [查看详情]
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美国大学协会
美国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AAU)成立于1900年,是由北美地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组成的专业协会。作为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群体,AAU的宗旨是提升大学的学术研究和... [查看详情]
张民选:英国教师眼中的中国数学教育秘密
2014年9月19日至10月4日,英国教育部通过中英人文交流高层对话机制选派了72名优秀小学数学教师,到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市30所小学进行考 [查看详情]
周祝瑛:两岸大学生交流研究
一、前言 自1949年以来,两岸分治,形成长期对峙状态,直到1987年台湾地区戒严令的解除,双方关系才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1991年,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