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唯一学籍号”,技术变革支撑整合管理
既已是大数据时代,学籍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升级,可谓大势所趋。恰如相关官员所言,“唯一学籍号”制的现实功用,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大致如下:首先,为学生“受教育”提供规范与便利。具体包括,预防辍学、化解跨省升学难,记录学生素质培育进程等;再者,提高教育投入使用效率,确保主管部门可精准给付“校车项目”、“营养改善计划”等补贴,有效避免“一生多籍”套取补助之类的情况。
有报道指,未来的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将包括“学籍信息管理模块、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模块、校车管理模块等”。由此,势必有望一改过去“分别管理”的低效和重复工作格局。
之于教育事业,任何具体的工程推进,最终都应纳入到一个明确的宏观约束架构中来。而联网的学籍管理系统,正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当然,在很多人印象中,此类技术层面的改进,似乎永远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且也有观点指出,此举极可能导致隐私泄露——但期待一项技术革新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教育沉疴,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奢望。
当公众期望教育格局向好,就理应对一切积极、细微的改变,抱持包容与耐心。统一学籍管理,不仅是“一人一号”那么单薄。它所践行的,还有职能部门培育教育领域健康生态的考量。在此之后,一系列新推的教育激励、扶持项目,才可减少耗损、更多生效……说到底,无论是布局信息联网监督机制,亦或是其他类似的基础性努力,都是可以撬动后续变革的。
当然,设想得再美好,终究也得看执行得如何,而这也恰是公众的担忧之所在。比如,在一些偏远学校,尚不具备录入电子文档的条件,对此该如何应对?再比如,如何预防联网所带来的泄密风险?诸如此类,必得事先有所安排才好。(蒋璟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北京日报:北京西城区小学入学今年也将启用信息采集系统
兰州晨报:甘肃省中小学生学籍实行“籍随人走”
江西中小学生学籍一人一号终身使用
全省中小学生将“一人一号、终身使用”,学籍信息“全国统一、籍随人走”。学生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从小学入学初次采集学籍信息后开始使用,终身不变。电子学籍管理... [查看详情]
人民日报:制止小升初择校风,推进免试就近入学
有关阳光招生,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见》要求建立小升初工作推进制度、划片决策制度、入学监督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凡事公开才有可能更公正,因此,希望县级教育...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