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成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原则上将不再留级
今后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将统一采用电子化管理,新生入学注册后,学校须为每一位学生建立电子学籍信息。昨日,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入学、转学的具体办法做出明确规定。今后成都市的小学和初中不得拒绝接收服务区内学生,不得开除或劝退学生,不得招收复读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原则上不留级,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可申请跳级,有的学生,三年就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
该办法将从今年2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为5年。
关键词1:入学
学校不得拒绝服务区内学生
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以适龄儿童、少年和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一致,适龄儿童、少年和法定监护人户籍登记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为依据,实行就近入学、公平就学。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收本学校服务区域的学生,或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包括被司法机关免予起诉、免除刑事处罚或宣告缓刑以及解除收容教养或服刑期满而复学的成都市户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民办学校招收的学生按当年核准的招生计划办理学籍。
提示:学校查明未注册原因
一年级、七年级新生应按规定到各区(市)县教育局,根据“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安排的学校办理注册手续,未报到或延期期满仍未到校报到注册的,学校需及时查明原因,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
关键词2:转学
毕业年级不办转学
学生因家庭住址迁移且户籍变更,或确有其他特殊困难,可以申请转学到其他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学生转学坚持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一致,依据“小学相对就近,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因特殊情况(须提供相关证明)需中途转学,经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认,方可办理学期中途转学。学生在休学期间、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公办中小学的六年级、九年级第二学期原则上不办理转学。
提示:不能强迫学生转学
学生转入学校未落实之前,原校不得出具转学证明。对没有申请转学的学生不得迫使其转学,由此造成学生辍学的,由原校承担责任。
关键词3:考核
义务教育不准留级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完成每学年学习任务后一律随班升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原则上不留级。按规定,学习成绩特别优异、提前达到更高年级学力程度的学生,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全面考核合格并批准后可准予跳级,毕业班学生不予跳级。这意味着如果有“成绩特别优异,提前达到更高年级学力程度的学生”,有可能小学六年只用三年便读完的情况出现。
小学不得招收已完成初等义务教育的复读生,初级中学不得招收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复读生。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将包括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学习两个方面。完成规定学时,经初三学籍审核后的在籍学生,参加毕业考试后,由学校发给成都市教育局统一印制《成都市九年义务教育完成证书》。
提示:外地中考成都备案
在成都市初中学校就读回原籍参加中考的学生,由原籍地招考办出具中考成绩证明,就读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认定,报成都市教育局备案,可领取《成都市九年义务教育完成证书》,在外地就读参加成都市中考的学生,由成都市招考办出具中考成绩证明。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迪新闻名词电子学籍
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将统一采用电子化管理,即《成都市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按规定,新生入学注册后,学校须为每一位学生建立电子学籍信息。学生电子学籍信息必须与实际情况一致,并通过学生或监护人确认。学生注册后,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建立的学籍分为电子学籍和纸质学籍,两者信息须保持一致。立即评电子学籍约束学校招生
成都市中小学实施电子学籍管理,意味着中小学招生以后将严格按照招生计划,如果超员,将没有学籍。同时,电子学籍将成为升学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意味着学籍就好比身份证,没有这张身份证,那么将无法“登机”。这也从另一个源头为择校热“退了烧”。
这个政策对降级和跳级的规定也让许多家长有了明确的方向。一直以来,有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索性就降一级重读,但今后“降班头”将成为历史。而“跳级”在《办法》有明确的表述,或者会出现三年就读完小学的情况。(记者 王迪)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北京日报:北京西城区小学入学今年也将启用信息采集系统
兰州晨报:甘肃省中小学生学籍实行“籍随人走”
江西中小学生学籍一人一号终身使用
全省中小学生将“一人一号、终身使用”,学籍信息“全国统一、籍随人走”。学生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从小学入学初次采集学籍信息后开始使用,终身不变。电子学籍管理... [查看详情]
人民日报:制止小升初择校风,推进免试就近入学
有关阳光招生,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见》要求建立小升初工作推进制度、划片决策制度、入学监督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凡事公开才有可能更公正,因此,希望县级教育...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