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子民好好说 > 正文

因疫情等因素阻滞出国留学人群,今年高考上好大学的竞争更激烈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海外留学规模的扩张是显而易见的。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国家实施211、985工程,再到2015年之后的“双一流”建设,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都有很大发展。高考招生人数也在呈现几何级的增长:1977年当年有570多万人报考,最终全国大专院校仅录取新生27.3万人; 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当年招生人数增加了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2019年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全国高校本专科招生915万人,多数省市实际录取比例都超过了90%。2020年,全国本专科招生还将大幅增长,招生计划全面超越报考人数已经不可避免。这意味着,考不上大学反而成了比较困难的事情。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依然有很多家长抱怨“考学难”或者纠结于教育资源不均衡,这其实已经背离了最初的命题。“上大学难”和“上好大学难”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事实,相对于庞大的考试人群,好大学永远是稀缺资源,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在国内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鼓励出国留学,据统计,1978年出国留学人数仅为860人,之后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长,到2017年我国当年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到60.84万人,年同比增长11.74%;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同比增长8.83%;2019年出国留学人数突破70万,创历史最高纪录,接近三倍于1977年国内高考录取人数。出国留学第一目的国是美国,也占据了出国留学大约1/3的市场。根据美国门户开放报告,2018/2019学年,中国赴美人数仍然是第一位,超过37万人。

  当然,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等诸多因素,近些年来出国留学人数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特别是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及所引发的“蝴蝶效应”造成了留学尤其是赴美留学环境的恶化,对出国留学观望情绪日益浓重,这意味着,很多摇摆不定的准留学生会有很大可能转为在国内参加高考,如果按照出国留学人数的80%受疫情影响估算,考虑到留学生中的留学层次划分,差不多将有40万人出国留学本科计划受阻,这些人很可能会参加今年的高考,而不是坐在家里等出国留学机会开放。

  虽然我国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就业压力,除了研究生继续扩招,还采取了重新开放第二学位、加大职业院校的扩招力度等措施,但这无力改变好大学依然处于稀缺状态的事实,而随着几十万原本打算出国留学学生的入局高考,将进一步增加这种竞争。换言之,今年想考上好大学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

  这也就需要高考生们一方面要更加努力,精心准备,打好马上到来的高考这人生重要战役;另一方面,也要考生和家长放平心态,降低预期。事实上,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布局下,所谓“好大学”的定义也在深层次悄悄发生着位移,在以优势学科为发展基准的高等教育发展范式下,之前一些大学可以所有学科和专业的“通吃”模式已经失效,转而代之的是“术业有专攻”的趋势,因此高考之后填报志愿时,如果高考分数达不到通常意义上的“985”大学等传统意义上的好大学,那么只能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具体情况选择相关学科比较强的高校。

  (2020-06-03)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